蚊患|多区白纹伊蚊指数急升 专家指外判商灭蚊喷雾错角度削成效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夏天到,蚊患起,多区白纹伊蚊指数急升。有专家指,早前经历连日雨天,露天地方、发泡胶箱、容器等容易积水,有助滋生白纹伊蚊。惟专家亦发现,不少灭蚊外判商使用非专业工具,或使用灭蚊喷雾时错角度,令成效不佳,促请食环署做好监管工作。
食环署监察各区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其中马鞍山上月已达42.5%,代表会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分布非常广泛。沙田区议员(鞍泰)郑仲恒表示,接获不少居民反映海滨长廊、低层单位多蚊患,以马鞍山为例,沿海地区由康文署管理、街道及公众地方由食环署管理,而屋苑则自行管理,彼此各自为政,有碍灭蚊成效。
他认为,食环署落力灭蚊,包括引入“蚊子陷阱”,为蚊子绝育及减低族群的生育率,也使用灭蚊机械人,但仅放置在自己管辖范围,欠缺统筹工作,希望食环署做好统筹,监察不同地区的管理者,检视灭蚊功夫是否足够。
香港虫害控制从业员协会会长梁广源在同一节目表示,早前连日雨天,露天地方、发泡胶箱、容器等容易积水,有助滋生白纹伊蚊,倘政府或业界监管不到位,容易出现成虫,继而产卵,造成蚊患。
他称,目前灭蚊工作有很大改善空间,从电视片段发现不少外判商灭蚊工作不专业,例如未有使用专业级的ULV无线灭蚊喷雾机杀死成蚊;即使有采用专业器材,但喷洒灭蚊喷雾时,采用直射或喷地面角度,“药水未埋到去,啲蚊都飞高咗。”他解释,理应以45度角喷射才能有效灭蚊。
他认为,食环署应做好监察工作,要把握黄金时间灭蚊,即日出后两小时内及日落前两小时的出没高峰期,否则灭蚊工作较逊色。
登革热︱今年首宗 75岁曾访新加坡老翁染疫仍留医【附防蚊方法】5月五区蚊患指数超警戒线 马鞍山本月最高级别:白纹伊蚊超广泛食环署防治蚊患成效被质疑 申诉署宣布主动调查食环署4月起转用新诱蚊器厘定蚊患指数 长洲蚊患处于警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