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过半清洁工友忧工作时意外染疫 团体促政府加强前线保障
疫情下,清洁工人是抗疫前线一分子。有机构就清洁工在疫下的生活处境作出调查,发现过半受访者认为自己有机会在工作期间染疫,绝大部分受访清洁工的雇主更没有为他们提供防护眼罩或衣物,情况更人担忧。有关注机构认为,除了提供一些基本的防护装备外,政府亦应为工友提供一些身体上保障,例如为他们提供免费定期身体检查。
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于1至5月进行“2021年疫情下清洁工生活处境及意见调查”,共访问了607位外判清洁工人。研究发现,清洁工人因身处高危的工作环境而感到不安,惟无力应对疫症及身体健康的风险。
逾六成受访工友表示雇主没提供防疫用品
超过一半(53.6%)的受访清洁工友认为自己有机会因为工作关系感染疫症。大多数工友会针对疫情,作出额外的措施去保障自己,例如回家后马上洗澡(58.81%)、每日清洗工作制服(37.89%)、自行寻找社福机构或教会免费领取额外防护装备(31.14%),以及自费购买额外的防护装备(21.58%)。
调查更指出,62%的受访工友的雇主没有提供防护眼罩和/或衣物,近半(49%)没有实行每日清洁及消毒更衣室/签到或集散的位置。亦有近半(48.1%)工友对于确诊表示不敢想像、未能回答,揭示他们对自身状态感到担忧。
疫下多行外人转行当清洁工
疫下的外判清洁工结构亦有改变,约四成(44.32%)为其他行业转行的“生手”,当中以餐饮及零售服务业为主(占约两成)。转行新工友除面对工作环境变更外,薪金亦较以往下跌两至四成。研究反映,工友大多在疫下失业,急需收入下进入清洁工行业。有受访者在问卷调查中提及,头半年担任清洁工觉得较辛苦,工作更比想像中繁忙,亦需要清洁整条街道。更有工友表示因年纪大,没有其他选择,故投身清洁工行业。
研究亦发现有两成受访工友在疫情下遭受歧视,包括市民见到身穿制服的工人时会不敢行近,甚至绕路避开,把工友视为带菌者及把社区卫生责任推卸到清洁工友身上等。更有工友在问卷中表示,工作后坐下稍作休息时,会被食环署人员质疑“偷懒”,需要管工协助解释,变相工友“休息都要解释”的情况频生。
有工友因处理垃圾而染疫
从事清洁行业四年、74岁的娴姐(化名)在去年年底便因处理确诊大厦街道垃圾时,意外染疫。她忆述当时是同住兼同为清洁业的丈夫发烧,送院后确诊。其后娴姐发现自己进食无味道,及后被医院通知因丈夫染疫,她需要隔离,最后双双确诊。她表示,现时已暂时停止工作,虽然留院十多天后已康复,惟身体情况不大如前,需要定期到医院覆诊。现时和丈夫只能依靠储蓄过活,待身过回复正常后,才能重新投入工作。
另外一位阿宜(化名)则是因疫下经济环境差而转做清洁行业。阿宜在一年多前,因疫情冲击餐饮业,令她顿时失业,无可奈何下,她选择进入清洁行业。她忆述初入行时,感到十分困难和不适应,工作时亦需要搬动大量重物,“要喺一啲露天同有大斜路嘅地方搬去第二度,我当时短短一段时间就瘦咗好多”。她又指,雇主所提供的防护装备质素不佳,故她需要自备。她认为在现时环境下,政府未有好好支援失业市民,又认为“补贴不到位”,希望政府能重新检视相关政策。
针对工友防护装备及自身安全方面,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社工林凯鹏认为,目前清洁工的装备不足,政府应加强对前线保障。例如政府应为工友额外提供可供每日替换或方便清洗消毒的工作手套,以及眼罩,每日清洁及消毒工友上下班指定签更、集散及休息位置,以减少他们的感染风险。此外,劳工处亦应在每区设职业健康诊所,以及职业健康诊所,地区康健中心的服务时间建议延长至晚上,以服务日间工作工人。
促为新人提供有薪职安健培训课堂
至于对于新入行的人,林凯鹏表示,不少人都是因疫下市道下行而加入,故政府应放宽“在职家庭津贴”申请门槛、提升援助金额及开设“短期失业津贴”项目,亦应为新入提供正式有薪职安健培训课堂或课程,让他们适应行业。政府和外判商也应遵从职业安全健康指引,例如提供合适的再培训课程,让长期于清洁行业工作工人可考虑转行,有能力选择从事其他行业。
同时,他建议政府可重推“防疫抗疫基金”,以及每月1次的“辛劳津贴”,直至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此外,他亦促请政府具体订明清洁工休息时间和空间之指引、检讨现时“即时警告”的监察方式,减缓工人不安感,以及检讨现时社区垃圾的处理制度,引入有效垃圾和厨余处理程序,让市民及工友容易配合,减轻工友工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