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基层妇女身体差 “忍住”不求医 社协促改善医疗减免服务
4月7日是世界健康日,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今天(2日)发布的调查发现,有逾八成香港基层妇女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一般或差,亦有逾五成人患有情绪或精神病,惟绝大部分人均未申请政府的医疗减免。 社协指出,医疗减免服务的使用率低,获批有效期短,申请程序繁琐,亦未与在职家庭津贴或学生资助挂钩;因此提出5项建议,希望政府关注非综援低收入妇女及家庭的健康需要,以及改善医疗减免服务。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与基层妇女关注组去年11至12月进行《基层妇女申请医疗减免服务问卷调查》,共收集了222名基层妇女的问卷回复,当中有75.7%的受访妇女为家庭主妇。调查发现,有85.2%受访妇女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一般或差,逾六成(64.7%)人有长期或慢性疾病,包括主妇手、长期痛症、肠胃疾病和骨质疏松等,也有55.7%的妇女被诊断患如焦虑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医管局在2003年4月公立医院及诊所收费架构重整后,让领取综援的病人自动附有医疗豁免纸,而非综援的低收入人士亦可申请医疗减免服务,其审批准则以全家为单位,若家庭入息不超过全港家庭住户入息中位数的75%或50%,及资产低于指定上限,则可获批医疗费用全免或半免,其减免有效期分为一次性有效至最长12个月。调查的受访者中,有69.8%的妇女需要定期到公立医院覆诊,但逾九成半(96.8%)人均未申请医疗减免,主要原因包括不知道可以申请、认为申请程序繁琐、要全家经济审查等。此外,有1.8%的受访妇女曾申请医疗减免但不成功。
市民陈太指,一家四口只靠任职的士司机的丈夫一份收入维持生活,而她和女儿都是长期病患者,需要定时到专科覆诊。她指,疫情和社会运动十分影响丈夫的收入,每次覆诊付上百多元,对一家而言都很大负担。陈太表示,曾申请医疗减免,惟过程繁复,令她压力更大。她认为,申请在职家庭津贴的表格上应增加多一个项目,让家庭可一并申请医疗减免,希望政府能切实在医疗方面对基层妇女施以援手,“病咗都可以安心食药。”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施丽珊指,医疗豁免制度的问题存在多年,在疫情下更加突出,不少家庭面对失业、开工不足等情绪压力,“需要睇医生都忍住唔睇”;而现时申请医疗减免十分困难,“审晒成家得你可以拎”,而且很多都为期很短时间或只是一次性。施丽珊认为,政府应将相关津贴的申请表格合一,最能节省行政费也方便家庭,“冇人钟意睇医生,都系到有需要先会用。”
社协亦提出了5项政策建议,认为政府应安排符合资格领取在职家庭津贴或学生资助的非综援低收入家庭,可以家庭为单位,自动批出医疗减免证明书;简化医疗豁免程序,让核心家庭只需审批一次就自动批出全家全科12个月的医疗减免;提升申请医疗减免的家庭入息限额和资产上限(与申请在职家庭津贴或公屋申请一致);增加对医疗减免服务的宣传,整合与统一各项现金和非现金援助服务的申请;以及应增加医疗服务及情绪辅导,以支援妇女纾缓精神压力及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