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社区小景 大澳街坊“冇大台”联手挂逾千灯笼照亮水乡

撰文: 黄文轩 孔繁栩
出版:更新:

坐上驶往大澳的车辆,离开高耸入云的石屎森林,浩瀚大海刷地出现眼前,一片绿意亦随即映入眼帘。约一小时的车程过去,刚下车,面前出现灯笼高高挂满四周建筑物的景象。灯笼五颜六色,上面有以稚嫩笔迹写上“大澳”、也有人用水彩写上“雨后彩虹,香港人加油”的字眼。踏入傍晚六时半,灯笼开始亮起点点灯光,慢慢地照亮了这条渔村。适逢中秋,大澳有群街坊自行发起中秋花灯会,在渔村内的水道、街道之中挂满灯笼,愿微弱的灯光,能为离家已久的人们引路回家,也能照暖城市人的心。
摄影:孔繁栩、黄文轩

去年四月,土生土长40年的大澳人张敏芳(German)联同设计师朋友Hiyuki、媒体设计师黄英豪组成民间组织“大澳非茂里”,旨为大澳社区举办多元化的文艺活动,他们曾举办“岛民故事”,收集大澳原居民的故事再展出,望保留大澳传统文化历史。自去年中秋节起,他们开始举办大澳水乡花灯节。今年,他们联同不同团体,如大澳骏义龙舟队、大澳文物酒店,合力再办第二届花灯节,在大澳的大街小巷挂上逾超个手造灯笼,迎接中秋,为大澳添上一点色彩。

今年,大澳非茂里联同不同团体,如大澳骏义龙舟队、大澳文物酒店,合力再办第二届花灯节,在大澳的大街小巷挂上逾超个手造灯笼,迎接中秋,为大澳添上一点色彩。(孔繁栩摄)

灯会“冇大台” 商户供电、街坊施工

去年的花灯会,各人东奔西走,最后才成功找到大澳乡事委员会供电,成功点亮在吉庆街上的300个灯笼;今年,灯笼新增至一千个,位置延伸至大街小巷,晚上在高处俯瞰下去,整个大澳一片灯火通明。罗马非一日建成,German常戏言花灯会背后“冇大台”,三人需要招兵买马,找来街坊协力相助,才成就了这幅灯笼高高挂的景色。

“非茂里”三人,早在数月前开始预备花灯会,他们自言自己只是掀头人,灯会得已成功举办,全有赖各人努力。他们先带着五颜六色的纸灯笼,走到南大屿山的小学,让学生们亲手绘上以“梦想”为题的图画;又在网上招募数百人,邀请他们到大澳社区会堂亲手画灯笼。收集好灯笼后,要如何点亮它们?供电是一大问题。于是龙舟队的成员找来的街道上相熟的商户,让他们借出自家的电源,由龙舟队健儿,再拉出一条条电线,亲手将灯笼挂上大小街道,将各家各户用灯笼紧紧连接在一起。

大澳不是死城

80年代,大澳年轻一代开始陆续搬离这条杳无人烟的小渔村,跑到市区工作,区内只留下老一辈居民。当年German也不例外,她不愿被别人叫“乡下妹”,于是想尽办法逃离大澳,“我小时候的梦是想冲出大澳。大澳有甚么好玩?闷呀!”她在市区独自闯荡几年,或许因为无人照顾,因此经常生病,后来母亲劝喻下,只好不得己重新回流大澳,好让母亲照顾。最近几年,她总想在大澳办些别开生面的事,碰巧去年认识Hiyuki及黄英豪,三人一拍即合,组成“大澳非茂里”,在大澳高高挂起第一盏灯笼。

German(左)及Hiyuki(右)常戏言花灯会背后“冇大台”,三人需要招兵买马,找来街坊协力相助,才成就了这幅灯笼高高挂的景色。

大澳以“香港威尼斯”闻名,是香港硕果仅存仍能保存原始渔村面貌之地,每逢周日都人满为患。外界看来宁静的世外桃源,在本地人German眼中却是无聊日常,“点解一讲大澳,来来去去都系个三笃屁?海味、咸鱼,还有虾膏。”旁边的Hiyuk俏皮地挪揄一句,“还有海豚,不过现在已经好少。”

“灯笼发出的光,有一种温暖”

German的愿望是,令大澳变得更有生气,吸引离开的人回家,找回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于是她想起灯笼,“不要看轻灯笼的魔力,它将不同的人牵在一起,亮灯时将沉寂的大澳变得发光发亮,重新重视自己的大澳。我要令年轻一代觉得大澳有另一面,重新关注大澳,觉得自己是大澳人,原来大澳咁靓!”

“我想,挂灯笼是一种浪漫,多了灯笼,人们会在灯笼下拖拖手。”Hiyuki说。(黄文轩摄)

点起一盏灯,有灯就有人。原本大澳的晚上不到七时,街上的店舖已早早打烊,游客亦人去楼空;今天日落之时,街上却点起多姿多彩的灯笼,不少人走出家门举机拍照。Hiyuki说,在挂上灯笼后,见过有街坊把烧烤炉拖出街上烧烤赏月,也多了本地人回流过节,本来“死寂”的社区像是活了起来。“可能灯笼发出的光,始终有一种温暖,加上山水陪伴,令人暂时放下烦恼,不用飞去台湾,都可以享受这种朴素的生活。”Hiyuki说。 

即使出到去外面又打杖也好,人不能长期处于紧急状态。希望人们来到看看灯笼,可以储到能量。
German
German的愿望是,令大澳变得更有生气,吸引离开的人回家,找回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黄文轩摄)
有人问我,‘这些时候还办花灯会?’有时我自己都好挣扎,虽然大澳好宁静像与世隔绝,但这里都是香港一部分,我真的无办法笑得出。
German

去年天灾,今年人祸

去年“山竹”袭港,大澳严重水浸,渔村变得满目疮痍,但花灯会幸得台风来临前举办,成功避过一劫。今年,自六月起反对逃犯条例修订风波持续,踏足大澳的旅客人数变少,非茂里迎来另一波挑战,就连举办花灯会也惹来街坊质疑,“有人问我,‘这些时候还办花灯会?’有时我自己都好挣扎,虽然大澳好宁静像与世隔绝,但这里都是香港一部分,我真的无办法笑得出。”German说。

一向笑脸迎人的German,说到近日的警民冲突不禁哽咽起来,但她希望,人们看过高挂的灯笼,会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找到一丝安慰,“即使出到去外面又打杖也好,人不能长期处于紧急状态。希望人们来到看看灯笼,可以储到能量。”正如愈是艰难的时刻,愈是要心存希望,“现时我们是面对好多荆棘困难,就好像人生一样,从来都不会好顺利,但当你坚持下去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丝希望。”

现时我们是面对好多荆棘困难,就好像人生一样,从来都不会好顺利,但当你坚持下去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丝希望。
German
去年四月,土生土长40年的大澳人张敏芳(左)联同设计师朋友Hiyuki(右)、媒体设计师黄英豪组成民间组织“大澳非茂里”。(黄文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