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图辑】水乡 夕阳 四米大虾彩灯高挂 最美的大澳中秋

撰文: 黄文轩
出版:更新:

中秋临近,大澳有人连续第二年举办花灯会,他们网上邀来数百名朋友自行手绘灯笼,大街小巷的商舖借出电源,供灯笼发光发亮,一群“冇大台”的街坊亲手促成这场花灯会,在大澳水乡挂上逾千个灯笼,照亮这城。土生土长40年的大澳人张敏芳(German)是其中一名花灯会发起人,她说,望能藉花灯的灯光,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为人带来一丝希望。摄影:孔繁栩、黄文轩

去年四月,土生土长40年的大澳人张敏芳(German)联同设计师朋友Hiyuki、媒体设计师黄英豪组成民间组织“大澳非茂里”,旨为大澳社区举办多元化的文艺活动。今年,他们联同不同团体,如大澳骏义龙舟队、大澳文物酒店,合力再办第二届花灯节,在大澳的大街小巷挂上逾超个手造灯笼,迎接中秋,为大澳添上一点色彩。(孔繁栩摄)
去年的花灯会,各人东奔西走,最后才成功找到大澳乡事委员会供电,成功点亮在吉庆街上的300个灯笼;今年,灯笼新增至一千个,位置延伸至大街小巷。(孔繁栩摄)
灯笼高高挂满大澳四周的建筑物。灯笼五颜六色,上面有以稚嫩笔迹写上“大澳”、也有人用水彩写上“雨后彩虹,香港人加油”的字眼。这些灯笼由南大屿山几所小学的学生们亲手绘画;早前8月,盅茂里又在网上招募数百人,邀请他们到大澳社区会堂亲手画灯笼。(孔繁栩摄)
大澳以“香港威尼斯”闻名,是香港硕果仅存仍能保存原始渔村面貌之地,每逢周日都人满为患。记者这天在平日傍晚时分来到大澳,有廖廖数名的游客在街上拍照。(黄文轩摄)
踏入傍晚六时半,灯笼开始亮起点点灯光,慢慢地照亮了这条渔村。电源由街上的商户借出,再由街坊拉出一条条电线,亲手将灯笼挂上大小街道,将各家各户用灯笼紧紧连接在一起。(孔繁栩摄)
点起一盏灯,有灯就有人。原本大澳的晚上不到七时,街上的店舖已早早打烊,游客亦人去楼空;今天日落之时,街上却点起多姿多彩的灯笼,不少人走出家门举机拍照。花灯会发起人之一的Hiyuki说,在挂上灯笼后,见过有街坊把烧烤炉拖出街上烧肉赏月,也多了本地人回流过节,本来“死寂”的社区像是活了起来。“可能灯笼发出的光,始终有一种温暖,加上山水陪伴,令人暂时放下烦恼,不用飞去台湾,都可以享受这种朴素的生活。”Hiyuki说。(孔繁栩摄)
在众多灯笼之中,大澳乡事会对出广场摆放着一个长达4米的大虾彩灯,这是出自Hiyuki之手的作品。他说:“今年环境气候比较哀伤,我整了一个虾灯笼,不如赐它一个谐音“哈” ,寓意大家开心一点。”(黄文轩摄)
去年“山竹”袭港,大澳严重水浸,渔村变得满目疮痍,但花灯会幸得台风来临前举办,成功避过一劫。今年,自六月起反对逃犯条例修订风波持续,踏足大澳的旅客人数变少,非茂里迎来另一波挑战,就连举办花灯会也惹来街坊质疑,“有人问我,‘这些时候还办花灯会?’有时我自己都好挣扎,虽然大澳好宁静像与世隔绝,但这里都是香港一部分,我真的无办法笑得出。”German说。(黄文轩摄)
German希望,人们看过高挂的灯笼,会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找到一丝安慰,“即使出到去外面又打杖也好,不能长期处于紧急状态,希望人们来到可以储到能量。”(黄文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