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磡海滨】都市公园市场调查截止 组织盼旧式游乐场设施回归

撰文: 李智智
出版:更新:

最近政府建议分流内地团到红磡码头登岸,引起居民担心旅客滋扰,最终在区内强烈反弹下煞停。原来发展局亦就附近的红磡海滨都市公园发展进行市场意向调查,咨询期今日截止,有地区人士反映,由于当局正研究公营合作发展海滨,恐只倾向旅游收益,引入大量商店和食肆,令当区逼爆旅客,令扰民情况加剧,要求政府应以居民为本,加入社区设施如社区苗圃、特色儿童游乐场及体育设施等,补足区内居民需要。

近年在政府“亲水文化”政策推动下,各区积极提出海滨优化,包括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公布将拨款60亿元优化海滨,开通连贯畅达的维港两岸海滨长廊,以及鸭脷洲海傍道至港灯码头的海滨长廊正研究提升设施发展成旅游景点,大部分内容被指是侧重旅游业,而莫视民生。而最近发展局正探讨与私营界别合作,共同发展及管理红磡都市公园,咨询期由上月底至今日截止。

红磡海滨一带环境。(九龙城区议会文件)

红磡都市公园用地毗邻红磡码头,主要规划作动态及或静态康乐及消闲用途,用地面积达2.2公顷。发展局称,参考过去中环海滨公私营合作的成功例子,当局冀以公、私、民三方合作发展都市公园。

就项目展开的市场意向调查,当局提出七个初步构思,包括发展用途不能与周边地区重叠、减少对附近住宅的景观和噪音影响、采用地方营造的模式建造优质海滨、营办商日后须以自负盈亏的方式经营及负责用地设计和日后维修的费用。另外,政府有意加入公众参与,监察用地发展符合公众利益。

现时红磡码头已有旅行团出没。(受访者提供)

红磡都市公园用地邻近住宅,包括黄埔花园和海滨广场一、二期,亦有红磡码头和九龙海逸君绰酒店,有居民早前向《香港01》表示该处已不时有旅行团出没。最近旅议会因应内地团逼爆土瓜湾、九龙城,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建议部分观光船改在红磡码头登岸,以作分流,惹来各界抨击,令扰民情况恶化,旅议会最后煞停计划。

地区组织“红土家”社区主任叶健荣称,非常关注红磡海滨都市公园发展,再三呼吁政府“勿将海滨单纯视为旅游项目”,又指红磡“从古到”今一 直“与水为邻”,海滨、船坞 及码头亦是区内标志,政府应以居民为本。他又指,早前该组织就居民对海滨发展的意见调查发现,除了增加绿化空间外,不少人反映公园设计单一沉闷,缺乏挑战性,提议海滨用地应提供具特色的儿童游乐设施及体育设施,“如旧时的又高又斜的滑梯和爬梯等”,当中亦需结合无障碍通道和设施供不同需要的人士使用。

就特色公园设计,去年发展局于屯门公园设立共融游乐场,为伤健儿童提供不同的康乐设施,如为听障儿童而设的不锈钢滑梯、轮椅儿童使用的滚筒式滑梯等,叶健荣认为,设施趣味性不足,过份保护小朋友。

该调查亦发现,不少居民希望在区内设立社区苗圃,让居民种植蔬菜。该组织亦认为有助增进邻里关系,建议在红磡都会公园设立周末农墟,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活模式。另外,该组织建议在都会公园建设喷水池,提供玩乐洒水设备及人造浪游戏设施,让市民嬉水,建立海滨文化,重拾童年回忆。对于会此建议会否如观塘海滨喷水池被批评是“大白象工程”,叶健荣强调希望能参考东涌东荟城喷水池的简约环保设计。叶健荣称,已联同专业团体向发展局提交红磡海滨发展建议书,并获局方正面回复,期望有关建议可获落实,回应居民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