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岛黑胶店】不卖中文碟因抗拒炒卖 老板娘:卖音乐就卖音乐
两位音乐发烧友Fion和阿Ming,二人一生以音乐作伴,不论兴趣与工作,总是围绕著音乐。2014年初,他们毅然在南丫岛开了一间“南岛黑胶”唱片店。不过,比起买卖音乐的唱片店,它更像一间故事馆,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聚脚点,与来者分享关于音乐、黑胶唱片的点滴。
一生与音乐结伴
黑胶店老板娘Fion自小便喜爱音乐,小时一听见音乐便会手舞足蹈。高中时,她便开始为舞台剧制作音效,“试过通宵录音,真系亲手去剪出来”。直至中学毕业,家人希望她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于是她在一间公司当会计,不过不足两年便放弃,“家人总想你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是不能计数的人,所以做了一年多便不做了。”辞去工作后,她下定决心再走音乐路,先在中文大学读了两年音乐课程,然后重投舞台剧音乐组,并开始创作和教钢琴。
Fion在村屋长大,私人空间就只有上格碌架床,地方虽小,却无阻她走进音乐世界。“那时候常常听AM电台,晚上九时多是黄金时段,很多音乐。这段时间是我的小小世界,我的地方很小,但我的世界很大,因为音乐太多,太好听。”
她最喜欢的DJ,就是Uncle Ray和Sam Jor,“本地DJ其实很厉害。Uncle Ray会播一些爵士乐;而Sam引入了外国音乐,还邀请他们来港表演,对香港人来说是大开眼界,他对香港音乐的功劳很大。那时候的DJ播音乐很大胆,够胆去播自己喜欢的音乐,不会理你。”
对音乐的全程投入,就连消遣活动,也是与音乐有关,“我们很喜欢逛唱片店,所以HMV结业也很感慨,毕竟以前常常在那里流连。那时候HMV还是四层高,我在那里真的消磨了很多时间,太多好音乐,想全部带回家。”两夫妻就算去旅行,唱片店也必然包括在行程之中,“逛唱片店不是工作需要,而是音乐能够给你的另一种人生体会和享受,一种好深好深的体会。”
办黑胶唱片店 以歌会友
“由头到尾我都是做音乐,现在开唱片店,但也不觉得自己在卖音乐。”比起音乐买卖,南岛黑胶更加重视分享音乐。当客人上来,Fion便会为他们播放音乐,冀作出间接的音乐分享。“可能原本我在播一些摇滚音乐,看到一对情侣上来,我就会转一些抒情的音乐,希望间接的分享。我不是刻意这样做,但客人上到来,我就会情不自禁想分享,如果帮客人找到好的音乐,是一件好正的事。”
这里就像是个音乐故事馆,不单店主人向客人分享音乐,就连客人也会上来分享自己的故事。记者到访当日,一位外国常客,带了数位朋友,来到南岛黑胶参观,这里变成了音乐迷的聚脚点。期间,他与Fion一路交流不同的音乐趣事,“他喜欢那队乐队,其实我也很爱听,然后他就开始说起那个Cover,谈谈背后的故事,为甚么会有这个Cover出现。这里的客人很有趣,他们太熟悉音乐了,有很多分享。”Fion说。
其中一位客人看到这里有著不同国藉、不同类型的唱片,便感到十分惊奇,遂问究竟如何取得这些唱片,Fion便笑言这是夫妻二人的收藏,两人去旅行时也会逛唱片店,找一些特别的唱片,也会有一些收藏家,将唱片卖给他们。又有一位客人听完店内播放的唱片,感到悦耳非常,然后就录音,与自己的儿子分享,“客人通常很好奇,为甚么会开舖、碟从何而来,然后我就会解释给他们听,介绍一些唱片和播给他们听,他们听完就会和其他人分享。”
不屑炒卖:想简简单单做音乐
Fion不强求销量,只希望将好音乐分享出去,因此他们决意不卖必然大卖的广东大碟,也不卖炒价货品,“不同的人找不同音乐,有时我们贪得意找到些冷门的唱片,也有人会喜欢。我们也想不到,这些碟怎会有人买呢?但我们就是想这样,而不是纯粹摆放必定大卖的唱片,香港来说,放张国荣和谭咏麟那些,一定大卖。”
一些粤语大碟,已经由当年数十元售价,炒至过千元,升幅不止,Fion对之不屑,更不希望音乐的价值被金钱凌驾,“好多人问为甚么我们不卖中文碟,中文碟很好赚啊。一开始我们也有卖,但后来知道有炒卖的情况,我们就不卖了,因为我们想简单一点,卖音乐就卖音乐,不想刻意放一堆中文碟趁势起价。最近有一张黄凯芹炒到一千元,我们就觉得,有时香港人会令你做音乐做到惊惊哋。”
“我哋当时帮行家派卡片,客人想买中文碟,我哋介绍给你,去别处找。我们试过打电话给行家,说有个客想找张唱片,问他有没有,然后我们叫他过去。我们想音乐先于销量,Back to Music。”Fion觉得,唱片的价值,远比金钱更高,他们也因此被嘲有钱不赚,“想做一间正常卖音乐的唱片店,反转头人们觉得我们不正常,有钱不赚。”
黑胶“热潮”止不了?
近年本地兴起一股黑胶热潮,不论是曾经买黑胶的老歌迷,还是初初接触的黑胶新手,数量也明显上升。这股热潮是三分钟热度,还是会变成主流?Fion认为,黑胶在香港复兴后,已慢慢稳定下来,“其实已经不可称之为热潮,因为已经稳定下来。现在香港人趋向想找一些稳定、真实的东西,重新思考唱片和听歌,究竟是甚么一回事。如果有人本身只是跟热潮走,他最后都是会离场,剩下的,他们已经找到了音乐。”
Fion认为香港与外国的黑胶迷相比,则是短期与长期的分别,外国客对黑胶的热情明显更加持久,“外国客是long term一点,他们没有分热潮与否,唱片的潮流是没有停过,所以间中就会上来买一张唱片;香港就有一部分人觉得黑胶很新鲜,有一部分人就把黑胶当古董般欣赏,有人就上来找回忆。态度和感觉都不同,会分到新手和老手,外国客行唱片店好像行书局一样。”
香港的黑胶热特别澎湃,Fion说这并非跟风,而是因为香港的黑胶,沉寂了一段时间,复兴起来时,那股潮流便会相当明显,“因为香港黑胶本身是零,突然爆出来,就会有种感觉是香港跟住热潮走,但如果香港一路都有唱片店,与外国对比就不会这么大。外国都有热潮,但他们没有停过,还会找到四、五十年前的唱片店,香港就很难找到了。”
香港客人和外国客人在买碟时的表现,也有明显的分别,“外国人好有趣,看中的就买,不合的就走,十分爽快。香港人看中了,就会跟你讲价,检查唱片时,好似验孕一样。”
内地客人则表现相当豪爽,通常会大手买下唱片,但往往从销量角度选唱片,“有些内地客人上到来,看得出他对唱片很熟悉,有些碟他也很喜欢。不过,他就不买自己喜欢的唱片,埋没了自己的良心,买下一些有销量的唱片,‘买这个、这个、这个’,毫不犹豫的,可以看到他们的豪气。当然也有内地客很谦厚……”
对音乐的领会 音乐就是生活
Fion介绍一只她最喜爱的唱片,来自以色列歌手Shlomo Artzi的大碟,全碟用以色列文演绎。她说,当初是在唱片店寻宝时,“贪得意”买了一只以色列音乐,买了之后也甚少播放。后来她如常检查唱片,拿起一播,她便对之著迷,“尤其是这些碟更加要播一播,不知甚么来的,一播我就被他的声音和音乐吸引著,很多回忆、思念涌出来,被它吸了进去。”
Fion即场播放了这张唱片,歌手以色列文唱出歌曲,虽然不明其意,但透过其演绎,让人感到非常轻松,带一点懒洋洋的感觉,“他唱得好随意,可能对人生有深刻体会,才可以唱出来,好随意但好深刻。”
当我们正谈得高兴时,音乐凑起,Fion说话时突然停下,呆住了三秒。她说,自己一听到音乐,便会被音乐吸了进去,“我就是这样,会被音乐吸进。那时有街坊上来找我聊天,听到音乐之后,我便抽离了,我说了甚么也忘了,他也不知我在说甚么,觉得我在乱说话。”
“自己听唱片时,总不能一心二用。一来是被音乐吸进了,二来分心好像会产生一份内疚感,觉得会错过、忽略了甚么。当刻的思想与音乐触碰的感受,下一次又不同了,所以要郑重和尊重的播,否则像‘对不起’这张唱片。”Fion对听歌就是有一分执著,她甚少在街上听歌,“听歌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要准备好才听,否则就会错过了一些细节。”
“唱片像人一样,会消耗、会老,所以要好好对待每张唱片,因为当年的唱片,是最真实的纪录,所以何时播放,是否准备好才播放‘她’,这是重新领会音乐的真正意义、生活意义。”Fion说。
音乐能让听者与歌连结起来,进入写歌人和歌手的思想中,如果是听纯音乐,则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让我们去思考,进入这个世界内。“就算我听不懂歌手唱甚么,但听他的演绎,音乐的安排,已经是link up了他。这就是音乐无国界。”
Fion笑问,“你平时会听歌吗?”很多人都会认为,听歌是一件非常平凡的事,但懂歌却是一门学问。Fion最后淡淡的说,“音乐不需要懂,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喜欢,很主观的。”就这样,她的一生,就与音乐连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