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岛黑胶店】夫妻创隐世小店 女孩拿起旧唱片哭了 回忆涌现

撰文: 廖俊升
出版:更新:

走访南丫岛榕树湾大街,街上一半是本地人,一半是外国人,人们悠悠的慢活著,有人踏单车,有人坐在咖啡店看书,老办馆的老板如常热情摆档,这个清幽的小岛与繁闹的中环,仅一海之隔,却有两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大街上尽是街坊生意,没有超级市场和街市,要不是摆卖咸鱼、虾膏和钵仔糕的办馆和小食店,就是精品手信店和餐厅;然而,唯独在一座两层高的小房子上,有一家小店播著西洋音乐,挂起了“南岛黑胶”招牌,卖黑胶唱片,他们藏于大街中,与其他商店格格不入。不过他们说,这就是他们的特色。

创隐世黑胶店被嘲“无厘头”

“无厘头、吓亲人,这里不是食肆就是士多,忽然多了一间‘咁嘅嘢’。”南岛黑胶老板娘Fion笑言,街坊对他们的出现无不感惊奇。

2014年,Fion与先生阿Ming在南丫岛开了一间黑胶唱片店,最初他们经营地舖,立于大街上,周遭环绕著餐厅与小店;后来地舖租约期满,搬到一楼的楼上舖,同样在大街中,不过就要通过一条漆黑的梯间,方可抵达,更添一分隐世感觉。

南岛黑胶,现于榕树湾大街一楼舖位营业。(廖俊升摄)

毕竟这里远离市区,受众多是岛民,这不禁令人担心,开唱片店,真的会有人来帮衬吗?“有一次在茶餐厅碰见一位熟街坊,他发现这店是我们经营的,他就惊讶地说‘原来是你们!我还跟别人说,谁会这么笨在这里开唱片店⋯⋯’在南丫岛开店已经很奇怪,还要开唱片店,不知有没有人会来。”Fion笑说。

楼梯间的墙上,贴满了各类经典唱片。(廖俊升摄)

不过,他们由不被看好,直到现在已是第五个年头。他们慢慢赢得口碑,更把“格格不入”的形象,化成了小店的特点。“不担心做不下去,如果发烧友想找我们,无论开在哪里,地舖也好、楼上舖也好,他们都会过来。我觉得南丫岛街坊也希望这里有唱片店。”Fion希望,唱片店能成为大家的灵魂救赎者,人们带著疲劳,从市区来到南丫岛,到唱片店聊聊,听听音乐,然后能够放松回去。

当初选择在南丫岛开店,他们并没有太大挣扎,决定只于电光火石间,“主要是租金较市区平,如果开在市区,可能都会被周围环境令到我们变得好市侩,因为要交贵租。”作为音乐发烧友的Fion,觉得这一个地方,应该至少要有一间唱片店,“以前有一间唱片店,但已经消失了一段时间。”

榕树湾大街上,不是食肆就是士多,黑胶店显得独特。(廖俊升摄)

入岛六年 见尽小岛风情

夫妇二人原本居于市区,在港岛工作,一次工余时间入岛郊游,发现了一间唱片店,这里成为了她们的秘密基地,“我们很喜欢去逛唱片店寻宝,很久之前南丫岛有一间唱片店,都是这个原因,我们才常常入岛,可惜那一间唱片店早已结业”

久而久之,他们开始熟悉南丫岛,更产生搬入南丫岛的念头,“不如直接搬进来吧!我们做的决定很不切实际,那时觉得可以试试,然后就去做。”2013年起,他俩在南丫岛租了一间房子居住,成为了岛民。

南丫岛与中环及香港仔始终有一海相隔,每次离岛也要花半小时船程,每隔一小时才有一班船,始终不及市区交通方便。Fion一星期也会出市区三、四次,“都是看心情,如果这里的东西吃闷了,就出香港仔吃”虽然市区的日常用品较岛上便宜,但她并不在乎,“很多东西在岛上能买,有士多办馆,最多贵几蚊,当是帮衬一下街坊。不过都有人会拖著车仔,出市区买一大堆物品回来。”

在Fion眼中,南丫岛是充满人情味的小岛。(廖俊升摄)

南丫岛的面积虽大,亦有约6000人居住,但设施却非常落后。岛上只有一间银行,两部柜员机,Fion也曾因排队提款,险些错过了船,“这间银行只开星期二、四、五,很不方便!以前的柜员机是老爷机,很多人排队,赶船的住客多得佢唔少!我也试过了,真的好惊!”此外,这里连街市也没有,“有些人钓海鱼,然后在街边摆卖。”

这里的人情味,让她很快融入这个小社区。“这里只有三间茶餐厅,其中一间不够货,便会去另一间借货,他们不像在竞争。有甚么问题就‘拍烂档’,你不够货我供应给你。大家街坊街里,熟了就不会计较。”谈到这里的小故事,Fion变得雀跃,如数家珍。

“试过有人落街买豉油忘了带钱,士多老板会让他们赊数,‘得啦下次先,惊你走咗去咩’,很豪气。这里的街坊都很熟,大街上碰到的,来来去去都是同一班人。彼此不太计较,但如果你不是岛民,他们也会先保护自己。”这种人情味,在今天市区中已相当难寻。

不少客人特意上来听音乐,Fion笑言,有一位法国的年轻人,每星期定时上来听音乐,每次听两、三小时,好像吃药一样定时。(廖俊升摄)

小店见人生百态 以歌会友聚点滴

开店之初,还是黑胶热潮兴起前,只有寥寥客人,因此那时每一位客人的举动,她都特别记得。有一位女孩曾上来,找出一张电子音乐的大碟。女孩顿时呆住,紧紧握著唱片,咬著著唇,眼睛变得通红。Fion上前问她可好,她坦白道,昔日家里并不富裕,父母却因疼爱她,辛苦储下了钱,买这张唱片给她。如今她再看到这张唱片,那段回忆涌现眼前。黑胶唱片载著的,并不只是音乐,更是美好往事。这一件事,Fion久久未忘。

Fion又说,四年前,一位街坊穿著拖鞋,来到南岛黑胶,在碟海之中不断找寻,终于找到他的目标。他拿起那张唱片,打量了一回,然后放下离开。隔了一会,他又回来,这次他想也不想,直接拿起心头好付款。

“他买了世界级鼓王Steve Gadd的唱片,原来那位客人是打鼓的,我先生也喜欢打鼓,他们聊得非常投契。”彼此慢慢变成朋友,难得遇上知音,夫妇二人将自己深爱的Steve Gadd珍藏大碟,借给那位客人。

隔了一段日子,那位客人又再回来,打算把唱片归还,岂料那张唱片突然多少一些小变化,“他回来还碟,说‘这是送给你们的’,我们一看,碟上多了Steve Gadd的亲笔签名,还写上了我们店的名字!然后他又说‘再送你们一分礼物!’,他再送我们一张全新的Steve Gadd签名大碟。”原来那时候Steve Gadd来港演出,客人专程拿著借来的大碟,去索取签名,送给两位知音人,“那一刻真的很感动,这个举动真的好有心。是四年前,好难忘。”

这张Steve Gadd的唱片,他们还在好好保存。(廖俊升摄)

迎难而上 继续做音乐梦

“想做一间店,客人买得开心,离开又开心,可以带走一段美好回忆。说得好像童话,但的确试过。”他们在南岛黑胶,慢慢实现了这个梦想。可是,梦想往往非常奢侈,店子也曾是他们的生活重担。他们曾面对约满加租,由地舖搬到楼上舖;也试过住所加租,要搬到舖头住;甚至要节衣缩食,每月收入仅仅能抵过舖租;如今,先生抱病在家,这半年,Fion独力支撑著店子。这些日子,纵使难过,也通通挨过了。

“有很多人问,其实你们做得来吗?老实说,赚大钱一定无可能,但路还是要走下去。我们面临过几次差点交不了租,但最后都过了。我们曾因住所加租,搬到舖头住,没所谓的,我们揽住碟也可以。过得很困难,但通通都过了。”

Fion认为,比起卖音乐,南岛黑胶更像一个分享音乐的地方。(廖俊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