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湾公园.共融设施】整蛊视障人士?何解盲人引导径突然中断?
视障人士出行,除了靠一支“盲公竹”作为提示前方有阻碍物之外,亦会依靠路面上铺设的引导径。
近日有市民向《香港01》报料,指柴湾公园内的一节盲人引导径,在中途突然中断,怀疑设计有错误;他的视障家人更因而在该处跣倒。
不过,香港盲人辅导会的社企经理许凯军看过有关照片后,直言有关引导径突然中断,其实是一个警号……
市民郭先生向《香港01》报料,称他的视障家人到柴湾公园散步时,用“盲公竹”(导引棒)沿著引导径行走,去到中段发觉引导径断开了,但他不以为然,继续行前,怎料前方原来是一段小斜路,结果他失足跣倒。
记者到现场视察环境,发现引导径断开位置的确是一段小斜坡,约有15步距离,之后便变回平路,而引导径又再出次出现,再延伸至公园内其他设施,包括小食亭、洗手间、长者健体园及出入口的行人天桥和升降机等。
突然断开的盲人引导径,究竟是否设计有问题?香港盲人辅导会的社企经理许凯军(Navy)看过相关相片后,指出引导径突然中断,并非设计失误,“中断”、“断开”其实等同警号,提醒视障人士要加倍留意。而事实上,在柴湾公园内,中断的引导径前面,便是一段小斜坡。
另外,他又指出,设计这类盲人引导径时,亦会顾及轮椅使用者,如果在斜路上仍然铺设凹凸不平的盲人引导径,容易令轮椅使用者在斜路上生意外。
许又指,若视障人士有需要,其实可以接受“定向行走训练”,以了解引导径的用途。他提醒视障人士,若踏到大圆点的警示砖,应先用导引棒探索前方有何阻碍物,听一听周围环境再作前进。另外,如不熟悉陌生的公园路段,可留意入口旁边有否凸字地图,摸一摸公园内有何设施,再向途人问津,途人如见类同情况,也可上前扶助视障人士。
其实,盲人引导径上的“大圆点”、“小圆点”,以及其他线条,对于视障人士来说,都是有意思的。根据屋宇署畅通无阻通道设计手册所指,大圆点是警示砖,表示使用者需要停步,探索一下前面路面情况;小圆点则设于交接位置,以显示路径方向可能改变;及横间的方向砖,则代表安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