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河鱼类大屠杀】疑被非法驳污水渠 区议员:环保署话正常
去年11月,有大埔区市民发现林村河突然有大量死鱼浮上水面,更不时传来恶臭味,情况直至去年12月才逐渐改善。昨日大埔区议会上讨论有关问题,环境保护署表示已在调查大量鱼类死亡原因,大埔区议员关永业引述署方回应,表示目前仍未找到鱼类死亡原因,并怀疑此属正常死亡现象,一众议员对有关说法表示不满,并怀疑有非法驳污水渠至林村河一带。
大埔区区议员关永业表示,有市民在11月发现在大埔中心对出林村河一带有大量鱼类死亡,“有手掌咁大嘅鱼死咗,亦都有鱼毛死咗,仲有啲死鱼被冲上堤岸。”关永业指,死鱼群发出轻微恶臭,影响附近环境及居民。
关永业怀疑林村河被非法接驳污水渠,鱼类因接触污水而造成大量死亡。昨日区议会环境、房屋及工程委员会会议召开会议讨论鱼类死亡问题,“环保署同渔护署都话查唔到鱼类死亡原因,又指鱼类唔系因为红潮或特别污染物,怀疑死亡系正常现象!”关永业表示不满署方答复:“如果系一条半条就好自然,但系大量死亡就唔太正常!”
而环境保护署则在区议会中表示,署方会继续巡查林村河下游一带可能涉及非法排放的源头,以堵截污水排放到林村河。署方又补充指,署方会定期监测林村河河流水质,并且每月到该河实地量度水质及收集水质样本化验。整体而言,林村河下游的“水质指数” 在过去 5 年(2013-2017)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级别。
环保署回复《香港01》时表示,确实于去年11月发现数十条死鱼分布在宝乡桥至南运路的一段河道。为追查事件是否与河道水质受到污染有关,署方已在事发地方及河段附近地点,在不同时段抽取河水样本作化验。而根据化验报告,河水的水质参数,包括水体的含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及酸碱度等均无异常,与过去一年林村河的有关数据相若,反映该段林村河水质没有变差或出现污染事故。
署方亦表示,期间多次派员巡查,亦没有发现与死鱼有关的可疑污染源或违规排放,又指会继续留意河道情况,若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会立即联同相关部门作出跟进调查,如查获违法排放,会采取适当的执法行动。
2015年11月,沙田城门河亦曾出现过大量鱼类死亡事件,当年大埔林村河怀疑亦因此受波及,出现大量鱼类死亡。关永业指,现时食环署在清理死鱼后仅当垃圾处理,他建议,如日后再遇上同样事件发生,促请食环署将死鱼送去化验,查明事情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