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推海洋废物图鉴收录101种垃圾 香港十大海洋垃圾又系乜?
“它们”被海洋吞到肚子去,到某一天海洋“饱和”了再吐出来,它们就成了“垃圾”。人们把垃圾拾起来,它们被海水磨蚀得失去原形,甚至多了一点不同,定睛几秒方才看得出个大概:有已经发霉凹陷了的浮球、被贝壳类附生的发泡胶,还有锈蚀了的铝罐。
有台湾团体把这些被吐出来的海洋垃圾拾起来,将垃圾分门别类、拍下照片,加上说明,制成台湾第一本海洋废物图鉴,望人反思海洋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图鉴里有一句这样说:“大多我们制造的垃圾,其实不会消失,只是转化了不同模样,继续存在著。”读毕此本海废图鉴,让人思考海洋垃圾从哪里来、哪里去,生活中又是否必须制造许多不必要的垃圾呢?
台湾组织RE-THINK重新思考环境教育协会近日收录了台湾101件具指标性的海洋废弃物,号称是全国第一个海洋废弃物图鉴网站。甫进入网站,便见到一张又一张图:那是他们捡起来的海洋垃圾。他们靠捐赠者或自行到海边收集海洋垃圾,拿回来后仔细清洁好,再为它们拍摄360度的立体相片,放上网上加入说明,便制成了海洋废弃物图鉴。
海洋废弃物图鉴为101种废弃物分门别类,当中包括食品类、生活类,医疗类等等,同为废弃物标明材质、常见度及捐赠者等等,并列出各类它们的出没地点。废弃物其中一种最为人熟悉的包括中国大陆漂到台湾的农夫山泉水瓶盖,图鉴列明此类水瓶盖经常著潮流漂来台湾的北海岸或金马澎湖,并是从各式外地飘流到台湾的胶樽中,为数占众多的一种。
组织RE-THINK重新思考环境教育协会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图鉴制作了约一年,而图鉴上的废弃物主要来自环保团体的捐赠、自行净滩或参与者提供。他们又表示,希望透过运用冲突的视觉,以精品、玩具的方式来呈现垃圾,让小朋友比较容易亲近,建立一个全新的教材,以另类的方法来引起关注。
环保促进会本月公布今年香港的“十大海洋垃圾”,第一位为泡胶碎片,数量较去年大增26%,该会认为,发泡胶数量急增与“山竹”有关。另外,第二位则为塑胶碎、第三至第十位分别为玻璃碎片、香烟/烟头、外卖容器(胶)、其他塑胶/发泡胶包装、饮管/搅拌棒、建筑材料、其他胶袋及瓶盖。
香港垃圾可飘至台湾 环团:海洋垃圾漂流影响亦不容忽视
图鉴收级的垃圾来至不同地区,当中又会否出现来自香港的垃圾?答案是并非不可能。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WWF)去年曾做过一个实验,在香港的排水道及坑渠投放不同GPS装置,并在网上追踪其路径,观察垃圾流进大海的下落。研究结果发现,其中有一部装置最远可飘流至台湾。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经理(海洋保育)杨松颕指,由于海流、风向等物理因素,会把垃圾带至不同地区,影响无远弗届,因此海洋垃圾漂流对当区以外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台湾海洋垃圾严重,那香港情况又如何?杨松颕指,WWF曾与台湾团体交流及实地考察,发现台湾与香港两地的海洋垃圾类别类似,以生活及渔业垃圾为主,而香港的海洋垃圾问题同样严重。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其他团体的“育养海岸”调查,香港的海洋垃圾主要以各种即弃塑胶产品为首,例如胶樽、餐具、餐盒、饮管、塑胶包装物等。“由于香港社会普遍有“即弃文化”,每日均产生大量即弃垃圾,加上未有充足的生产者责任制提供诱因,令生产者和消费者改变使用和处理塑胶的模式,一旦废物管理不善就令垃圾流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