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塘七旬无牌钟表匠争取6年将获发工匠牌 安置桥底摆档成港首例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76岁钟表工匠佘永盛自1980年在观塘拜师学艺,开展了40多年钟表维修生涯,亦服务了观塘多年。但他错过了食环署在2009年的一次性工匠普查,被迫成为一个没有登记、没有牌照的表匠。而且因为无牌,在观塘重建时未获安置,惨成“三无工匠”。佘伯于2018年向食环署争取工匠牌照,经过6年努力,除了成为登记工匠后,近日又有望获食环署发出固定摊位(工匠)小贩牌照,并获安置在观塘一处天桥底,名正言顺地摆档营业,成为全港首个成功例子。

开展观塘重建至今已逾十年,附近商店及小贩均陆续被安置。一些依赖观塘以往独有的街道文化下,应运而生的工匠亦因而渐渐末落。当中有一名钟表匠因错过当年食环署一次性的工匠登记,使他苦等多年仍未获当局发牌,成区内唯一“三无”工匠,即无登记、无入裕民市集及无发流动牌让其转位经营。(资料图片/曾凤婷摄)

错过食环署一次性工匠普查失登记 5年搬4次觅栖身处

现年76岁的钟表工匠佘永盛,在观塘区摆档修理钟表约40年。2009年,他因前往内地处理前妻病况,错过了食环署的一次性工匠普查,因而未获登记辨识及确定经营地点。2017年观塘市中心共有5名工匠,有两人已退休,另外两人分别获发牌维修钟表及补鞋,只有佘伯不获发牌,惨成无牌钟表匠。

后来观塘重建项目开始,在裕民坊营业的佘伯被迫在附近街道寻觅生存空间,5年内搬了4次。2019年裕民坊清场,不少档贩获安置,只有佘伯孤身在裕民坊街头继续摆档。现时佘伯几乎每个月都会被票控,以及罚款数百至数千元。

坚持6年成功争取牌照 民间组织助证曾在观塘营业

因此,佘伯自2018年开始一直坚持向观塘区议会及上街争取,加上地区组织“活在观塘”前年开始求助网民,收集了佘伯自2009至2011年于裕民坊经营的证据,佘伯在2010年亦向警署查询裕民坊失物的纪录。他们又提供了2015年电影《杀破狼II》片段,足以令食环署信纳佘伯在裕民坊经营过钟表维修档。

佘伯现时获食环署建议发牌,有待观塘区议会食物环境卫生委员会下周一(16日)通过审议后,佘伯便可名正言顺地摆档做生意,预计最快11月可以在新址开业。根据区议会文件,新址位于骏业里行人天桥底旁行人路,每年牌照费和摊位费共3,458元,摊位面积不得超过0.4乘0.5米。

现年76岁的佘永盛成为第一个成功争取工匠牌的工匠。(“活在观塘”Facebook)

食环署亦在有关文件上表示,已评估地点,并咨询相关部门及机构,包括消防处、警务处和港铁等,均对相关地点无异议,故原则上同意签发工匠牌。

而一直跟进佘伯个案的民间团体“活在观塘”,亦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世界变了很多,只有坚持,仍有成功的可能”,不过现时工匠牌没有继承权,“活在观塘”说为了手艺延续,要再争取。

“01心意”与过百慈善团体携手筹款,让社区变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层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