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仅设一间SEN英文学校费用贵 研究揭少数族裔SEN学生遇语言障碍
少数族裔社群求学需要欠缺照顾,明爱专上学院最新公布一项研究,发现南亚裔学生,在特殊教育系统中,寻求支援时面临更多制度性障碍,例如英语的特殊培训不足、欠缺资助英语特殊学校等,另外亦要面对歧视等问题。
研究团队指出,目前香港欠缺资助英语特殊学校,大多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数族裔学生,要在以中文为教学语言的特殊学校接受教育;至于本港唯一一间英语特殊学校,没有政府津贴,而双语私人训练中心收费昂贵,有关家庭未必能负担,令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数族裔学生,难与其他小朋友有一样的接受教育机会。
研究团队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本港南亚社群中收集数据。研究团队向15个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南亚家庭进行访谈,其中6个家庭为巴基斯坦裔,5个尼泊尔裔,4个为印度裔。在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需要中,受访家庭孩子大多属智力障碍或属自闭症谱系障碍。另外团队亦通过访谈,收集了特殊教育系统中教师、社工等7名专业人士的数据。
评估工具大多用中文 评估有机会被延误或不准确
调查结果发现,南亚裔学生在特殊教育系统中,寻求支援时经历更多制度性障碍,如获资助的特殊教育培训,大部份以粤语为教学语言,英语教学只能在收费高昂的私立特殊教育培训中心找到,大部份受访家庭未能负担;而评估工具所使用的语言亦大多是中文,为非华语儿童和学生进行评估,评估会被延误或不准确。
现职城大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客席助理教授的首席研究员郭俭指出,目前香港欠缺资助英语特殊学校,是制度性障碍,故此大多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南亚少数族裔学生要在以中文为教学语言的特殊学校接受教育,而唯一一所英语特殊学校,却没有政府津贴,而双语私人训练中心费用昂贵,受访家庭未能负担,造成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数族裔学生,难与其他小朋友一样,有相同的接受教育机会。
调查又发现,社会歧视依然存在。有受访者提及日常生活中,遭遇细微的语言攻击,郭俭引述有受访者带小朋友求诊时,听到医生叫他们“返屋企”,指当时的语意是叫他们回到家乡。郭俭认为,一些专业人士忽略一个事实,即使有特殊教育需要,南亚裔学生也是香港公民,有权接受教育和医疗服务。
调查又发现,有家长混淆了特殊教育的需要,以为只是因移民需要适应。有关家长相信随更好的单语环境,迟缓的语言能力在孩子长大后会自动改善。郭俭指,有关观念可能导致未能及时评估和介入,如有家庭曾在子女11岁时,才发现有特殊学习需要。
倡设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资助特殊学校
研究团队建议,教育局、社会福利署、医院管理局及各非政府机构等,应共同作出努力,如应在资助特殊教育培训中,更广泛地使用英语,并设立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资助特殊学校,亦可为学生提供财政支援,以便他们获得非资助的英语特殊教育培训。
另外,团队亦建议,提高少数族裔对特殊学习需要的认识,确保有关家庭能及时为小朋友作出适当评估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