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中学生称遇网络欺凌不向老师社工求助:没实质帮助,说话官腔

撰文: 来稿
出版:更新:

香港的青少年及儿童经常机不离手,上网已成为生活一部分。他们喜欢上网学习,在网上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艺术。上网对她们如同呼吸般重要。但网上危险重重,网上欺凌、网上性骚扰不时发生。四位中学生分享如何在网上保护自己,以及分享成人能否帮助他们的看法。
撰文:救助儿童会

香港的青少年及儿童正承受网上风险,约10%的青少年在网上遭到性骚扰,是现实生活报称遭到性骚扰数字的四倍以上。(救助儿童会提供图片)

年轻人上网有多普遍?上网看短片、观看社交媒体、找资料、上网课,都是很多年青人的普遍生活。有人甚至会使用交友App,或在社交媒体上参加匿名配对。有受访的中学生表示,疫情前已习惯上网搜寻资料,每星期一般会用上20小时上网。疫情爆发后,上网时间的确较疫情前多,有时会上网娱乐,包括打机、睇电子书、以及参与各种社交媒体,又会于网上搜寻学习的资料,加上平日学校的网课,又会参加一些网上课程、线上研讨会等,上网的时间较疫情前多一倍。

香港救助儿童会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的研究团队合作的“香港儿童在线”研究报告,向1,300多名自不同社会及经济背景,年龄界乎8至17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并向中学生进行深入访问。发现67%的青少年每周或更频繁地在网上学习新事物,81%的青少年每周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不包括即时通讯或社交媒体)。40%至少每月使用互联网进行艺术或创意表达。

年轻人表示洞悉网上风险

“香港儿童在线”的调查报告指出,大部份在现实世界中的欺凌受害者,在网上亦受到相同遭遇。上网时间越来越多,谈及如何在网上世界保护自己。她们表示,自己一定不会上载自己的照片,也不会用真名及其他个人资料。他们又会设定社交媒体的账户为私人,只会自己相熟的朋友,不会私讯陌生人。这些年轻人的头脑看来较清晰。

调查报告中大部份中学生(86%)表示自己具备网上安全的知识。超过三成中学生的社交媒体帐号有易于辨识的个人资料(清楚显示脸部的照片、电话号码,或住址)。他们的网上身份与真实身份连结在一起,有关资料一旦分享出去,他们将承受更大的网络风险。

Shirley跟疫下每星期用上差不多40小时上网。有时上网学编辑短片,又会上载自己学音乐的片段至社交媒体。(救助儿童会提供图片)

中学生Shirley与很多年轻人一样,疫下每星期用上差不多40小时上网。她说:“有时会上网学编辑短片,又会上载自己学音乐的片段至社交媒体。”另一名中学生Kelly则表示, “我会开一个私人的IG账户,上载自己的画作,但只会开放给4个自己的朋友看,当储存档案;又会上网睇电子书、浏览提供一些网上课程的网站,于网上学韩文班。有时又会玩手游自娱,或上载玩小提琴的短片。”

网上的风险是否较现实世界多?Shirley坦言知道, “在网上发言多、交友多,风险自然较多。”而Kelly则会特别开设一个电邮地址,专门用以登记一些优惠或广告的网站,而且不会在社交媒体上留言。遇上网友有奇怪的要求,她会立即删除对方,她又说自己不会跟网友混熟。

Ava为安全起见,她只会在社交媒体加入自己朋友的朋友,又不会在网上表达个人看法。(救助儿童会提供图片)

另一名中学生Ava称,只会在社交媒体加入自己朋友的朋友,又不会在网上表达个人看法,只会浏览有“锁”标示的网站,认为这样做会较安全,又会用一些后备的电邮登记。

若学校发现 会介入网上欺凌事件

网上的风险有多大? “香港儿童在线”报告指出,约10%的儿童在网上遭到性骚扰,是现实生活报称遭到性骚扰数字的四倍以上。去年可能有多达33,000宗网上性骚扰。每五人中,有一人遭到网上欺凌。

Kelly曾试过在社交媒体被一外国男子私讯,她机警的察觉他原来以撒网捕鱼的方式搭讪少女,于是果断封锁他的账户。她说, “如果发现有男士讲黄色笑话,我先是责骂对方,再举报对方。”

有时候,校方会介入事件。Shirley称,“学校的师姐曾经在学校的网上论坛被人公审、欺凌,将一些很久以前的事重提。后来校方介入,并于周会上呼吁同学要注意网上的言行。”

说到学校的论坛,Kelly也透露,“试过有几位男同学在学校的网上论坛上欺凌及性骚扰一个女同学,结果要见训导主任。”

“香港儿童在线”报告指出,约10%的儿童在网上遭到性骚扰,是现实生活报称遭到性骚扰数字的四倍以上。去年可能有多达33,000宗网上性骚扰。每五人中,有一人遭到网上欺凌。(Jay Wennington/Unsplash)

年轻人自觉对网络认识比老师和社工多

被问到若遇上网上欺凌或网上性骚扰,几位受访中学生大多表示不会向老师或学校社工救助,认为他们帮不上忙。Kelly坦言,“学校只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援,没有实质的帮助,讲的说话有时会很官腔。他们甚少与学校社工交流,担心社工会因不够了解他们,而未能作出适当的处理。”综合几位受访中学生的想法,他们大多会向身边的朋友求助,或告知父母,原因是可以让父母陪自己报案。另一名中学生Billy表示,“我对网上世界的认识远比老师和社工多。学校只有一至两个社工,也未能处理大量同学的需要。如有事发生,我还是会找朋友帮忙。”

根据香港救助儿童会的研究,大部份曾有不良网上性体验的青少年,均不肯回答他们曾与甚么人谈过这些事。而愿意回答的青少年中,最普遍的回应是没有告知任何人(41%)。约三分之一愿意回答的青少年表示曾告诉朋友;而告知家人、老师或学校社工的则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