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近五成受访儿童曾受体罚 逾一成曾被照顾者威胁断绝关系
ViuTV人气剧集《反起跑线联盟》昨日(21日)起首播,剧中有父母因工作繁忙而忽略子女的情绪,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防止虐待儿童会今日(22日)亦公布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受访儿童表示过去曾遭父母或照顾者施以体罚,近七成受访儿童表示过去曾遭受父母或照顾者大声喝骂,更有超过一成半受访儿童指,过去曾遭受父母或照顾者威胁与其断绝关系或不再被理会,亦有近六成受访儿童透露,过去曾遭受父母或照顾者表示其他人比其表现更好或更出色。
防止虐待儿童会指,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间,进行“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及家长/照顾者对心理伤害/虐待的认识,以及其亲子相处的状况对亲密感之影响。调查收回有效儿童问卷共677份,有效父母/照顾者问卷共470份,受访儿童年龄介乎6至17岁,男女各占约一半,受访父母/照顾者育有3至17岁的儿童,当中男性占13.8%,女性占86.2%。
问卷检视了儿童与父母/照顾者的互动相处模式,近五成受访儿童表示过去曾遭受父母/照顾者施以体罚,同时有六成受访父母/照顾者表示过去曾向儿童施以体罚,近八成表示他们儿时亦有被父母/照顾者以教导为由施以体罚的经历。
96%受访父母/照顾者表示曾大声喝骂儿童
持续的大声喝骂、伤害性言语及批评亦会对儿童心理构成伤害,近七成受访儿童表示过去曾遭受父母/照顾者大声喝骂,96%受访父母/照顾者亦表示过去曾大声地喝骂儿童,75%表示过去曾说出令儿童感到伤害的说话。
此外,超过一成半受访儿童表示过去曾遭受父母/照顾者威胁与其断绝关系或不再被理会。近六成受访儿童透露,过去曾遭受父母/照顾者表示其他人比其表现更好/更出色。防止虐待儿童会形容,若亲子关系中涉及要胁或威吓性言语,会令儿童产生恐惧情绪,因害怕而被逼或作出不情愿的服从,严重破坏亲子间的信任及安全感,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个体,拥有自己的性格特质及成长步伐,若将孩子互相比较会间接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及自我价值观。
逾两成受访儿童指其想法或意见从未或甚少被聆听
对儿童来说,优质的亲子时间及被聆听均十分重要。调查结果却显示,超过两成受访儿童透露,父母/照顾者“从来没有”或“甚少”聆听其想法或意见,近三成更表示父母/照顾者“从来没有”或“甚少”会花时间陪伴玩耍/做其喜欢的事情。防止虐待儿童会指,儿童及父母/照顾者各自被不同的日常事务占据,或会令他们相对地减少优质的亲子时间。
防止虐待儿童会:无条件的爱有助儿童发展正面自我形象
近两成受访儿童表示父母/照顾者“从来没有”或“甚少”接受及爱他们,亦有3%父母/照顾者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或“甚少”接受及爱其照顾的子女或儿童。防止虐待儿童会表示,获得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有助儿童发展正面的自我形象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强调世上没有完美的儿童及父母,当儿童成长中的表现与父母期望有落差时,父母/照顾者仍然应该给予接纳、明白、陪伴及引导,让他们知道自己依然是有价值而值得被爱的人,令他们日后遇到挑战或挫败时,能勇于面对困难,不会全然否定自己。
根据社署的数据,心理伤害/虐待儿童的数字长期远低于另外三种类别的伤害/虐待(即身体伤害/虐待、性侵犯及疏忽照顾),占每年整体虐儿数字不多于百分之三。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四受访儿童表示“不知道”或“不确定”何谓心理伤害,超过三成受访儿童表示“不确定”自己曾否遭受到心理伤害,表示“有”遭到心理伤害的占一成六,调查结果与社署公布的数字有极大差异,反映大众对心理伤害的认知及理解不足,令潜在构成心理伤害的不良亲子互动模式未被觉察及正视,长远对儿童心理健康构成伤害,甚至妨碍预防虐儿工作的推展。
促请政府立法全面禁止体罚
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63个国家或地方立法全面禁止体罚儿童,防止虐待儿童会形容,体罚是暴力行为,促请政府应立法全面禁止,并设立清晰的儿童心理虐待法例,提升公众对辨识儿童心理伤害/虐待的意识。机构亦建议学校为教职员提供培训,提升其对辨识儿童心理伤害/虐待的意识及技巧,及早介入及支援有关学童及其家庭。此外,防止虐待儿童会建议家长/照顾者检视与孩子的互动相处模式,增加良性互动,若有需要应主动寻求同路人或家长支援服务,纾缓管教理力,同时关顾自身的情绪及身心需要,学习自我放松及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