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者人数增两成 逾半受访者首次露宿 研究团队相信与疫情有关

撰文: 曾凤婷
出版:更新:

疫情下无家者的数字有上升趋势。有最新调查指出,本港无家者人数达1,500人,比疫情前增加近两成,也有逾半受访无家者是首次露宿,研究团队相信人数增长和疫情有关。调查亦揭示他们的身心健康欠佳,促请政府能正视无家者的问题,并制定相应政策,避免他们重投露宿生活。

调查指出现时本港无家者人数为1,532人,两年间增长为18.2%。(曾凤婷摄)

“全港无家者人口统计调查2021”于今年7月9日晚上7时至7月10日凌晨3时进行,并由超过300名来自19所大专院校学生及六间服务机构义工(包括中大尤努斯社会事业中心、同路舍、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救世军、圣雅各福群会、及Mercy HK)分为80队义工队,对全港无家者包括在街上及公众地方的露宿者,居住在宿舍/社会房屋的舍友,以及居住于宾馆的无家者进行访谈。

调查指出现时本港无家者人数为1,532人,两年间增长为18.2%。当中约六成半(64.2%)为露宿者,一成半为暂租宾馆的无家者,其余则为暂居于非政府机构宿舍人士。(曾凤婷摄)

调查指出现时本港无家者人数为1,532人,两年间增长为18.2%。当中约六成半(64.2%)为露宿者,一成半为暂租宾馆的无家者,其余则为暂居于非政府机构宿舍人士。超过六成(63%)的无家者居住深水埗和油尖旺区,而露宿街头带多集中于公园、球场或停车场等地。

研究发现不少“新人”加入露宿行列,逾半(51.2%)无家者是首次露宿,约有三分之一露宿时间更少于六个月,研究团队相信人数增长和疫情有关。亦有近半(47.2%)无家者因为租金太贵及有二成半(27.2%)指因为失业,无力负担日常开支而被迫流落街头。

近四成无家者有长期病患

调查亦揭示无家者的心身健康值得关注,近四成(39%)无家者有长期病患,亦有两成半(25.4%)曾在过去6个月服用精神药物。

阿仇13年前成为无家者,从事餐饮业的他曾因失业导致经济有困难,三度流落街头。他曾得到一份长工,惟因疫情冲击餐饮业,令他再度失业。他表示,过往曾在社区机构的帮助下入住临时宿舍及自行租住太空舱,但因为人流复杂及居住环境不理想,令他再次成为无家者,“宿舍环境有木虱,太空舱附近同住有道友,又要成三十几个人共用两个厕所,又辛苦,又怕危险”。直至今年6月,阿仇参加过渡性房屋宾馆计划,幸运地被抽中才得以暂时脱离露宿街头的情况,惟担心在计划结束前未能找到工作及存到足够金钱,迁到另一住所,届时又要面对露宿生活。

姜小姐是一名孤儿,回到香港后无法投靠家人,曾经在尖沙咀露宿及寻找工作,惟至今仍是失业状态。(曾凤婷摄)

回流孤儿疫情下失业多时

另一位无家者是姜小姐,以往她在内地生活,上月回流香港后成为无家者。姜小姐在内地生活时以餐饮工作维生,但受疫情影响下,令她无工可开,成为失业大军一员。她曾于内地执拾纸皮及铝罐以赚取微薄收入,一天只能赚取二十多元,她称,由于在内地已感无法生存下去,决定重回出生地尝试寻求出路,以及寻找相应社区机构帮忙。可是,姜小姐是一名孤儿,回到香港后无法投靠家人,曾经在尖沙咀露宿及寻找工作,惟至今仍是失业状态。

社协组织干事吴卫东则表示,无家者平日至少接触到八个不同的政府部门,例如康文署、民政处、卫生署及社会福利署等,希望政府能理解他们使用安心出行的困难。(曾凤婷摄)

调查团队建议政府为无家者提供外展及医社合作模式的基层医疗服务,透过双方紧密连系,长期跟进露宿者情况,改变他们的身心健康。基于政府现时的无家者紧急住宿多以三个月至半年为主,调查团队希望政府在设立过渡性房屋时,可预留一定比例供无家者作紧急住宿之用。团队亦促请政府应考虑增加住宿时长,让无家者有足够的时间找到稳定工作,以及储备足够的资金,作日后租住私人住所之用,无需再次露宿。

研究团体亦提到,政府应回应早前提出把现存工厦改建成过渡性房屋,提供更多空置单位,盼助无家者脱离露宿景况,但近年又多次围封天桥底,晚上关闭球场公园或在场地洒臭水、清场时丢弃无家者个人物品的做法,团体认为政府应设立友善无家者政策,让他们得到基本的人权及尊重。

无家者姜小姐便表示,她初次使用安心出行时,误以为要有数据卡才可以用到相关程式。(曾凤婷摄)

无家者误以为要有数据卡才可使用安心出行

对于近日政府宣布下月开始需要使用安心出行进出政府大楼,研究团队则指无家者将会面对很多困难,例如他们没有足够的金钱购买电话,或因露宿地点不一,容易遗失电话。对于年纪较大的无家者,他们也未必懂得下载程式,无家者姜小姐便表示,她初次使用安心出行时,误以为要有数据卡才可以用到相关程式。社协组织干事吴卫东则表示,无家者平日至少接触到八个不同的政府部门,例如康文署、民政处、卫生署及社会福利署等,希望政府能理解他们使用安心出行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