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街虽短却历史悠长 《“道”赏湾仔》放映会讲尽区内六条街
湾仔的短短一条克街,过往原来是临海货仓的地区;银幕街的名字竟然真的与电影有关?这些街道承载着香港的历史点滴,但故事未必人人知道。由民间组织“Integer Foundation Association Limited”主办、湾仔区议会属下文化及康乐事务委员会合办的《“道”赏湾仔》放映会,早前在铜锣湾的文创生活屋内举行。该段纪录片以实地考察、访谈和影像方式,写出了区内六条街的故事,负责人希望透过活动,让观众重新认识湾仔历史。
全长仅约140米的克街,今日食肆林立,但从其英文名字“Heard Street”,或者可追溯到19世纪的香港史。早在1867年,政府的地图已显示有克街的存在。《“道”赏湾仔》的其中一位受访者,是赫德家族的后人George Cautherley(高德礼)。今年78岁的George,在日占时间出生于赤柱拘留营,虽然从未住过湾仔,但他在偶然之间发现了“克街”。他估计,克街的命名或源于当时他家族的美资公司琼记洋行Augustine Heard & Co.,在该处设立了一些大型货仓,街道就因此以Heard命名。“有一条以我家族命名的街道,感觉很好。”他在片中如此说道。
采访当日,由于疫情关系,年迈的Geroge只以视像形式参与放映会。“城市日记”策展人黎颖诗表示,纪录片于前年开始筹备和制作,希望透过片段将湾仔有历史、生命力丰富的街道,可以放到公众的视线内,“想提醒下大家,真系可以欣赏下自己嘅街道。”她指,过往曾听到有人说,旧区的街道太窄,应铲平重新再建,她认为,大众应就此问题反思一下,“其实唔系啲街变窄,而系啲车愈来愈多.......究竟我哋系咪要将旧城铲起晒,咩都唔留返低,去容纳新嘅楼呢?”
负责为纪录片进行资料搜查的陈子云则指,现时的六条街(谭臣道、克街、爱群道、渣甸坊、罗素街与银幕街)涵盖了湾仔区的前中后部分,令他最为深刻的一部分要数克街。“我哋揾得返George,揾得返条街嘅前世今生,可以见到街名唔止系街名,仲可以有好得意嘅故仔。”他指,研究期间曾行过不同的街视察,再决定每条街应以甚么角度出发,“例如银幕街我哋揾咗电影研究学者去讲,原来天后庙以前系一间华人制片厂所在地,所以𠮶度会以同电影有关嘅嘢命名,去纪念20世纪初嘅呢段历史。”
除了历史角度,片中渣甸坊用了小贩档主作主角、罗素街则访问楼上相机店店主。陈子云认为,湾仔区的街道仍保留了过去的街道网络,走在其中仍能见到庶民的生活特色,因此甚有价值,“好似出到去新市镇,啲街道系好冷冰冰,喺新市镇你点会行街?你行桥㗎之嘛。”他笑说道。
现任湾仔区区议员张嘉莉亦有出席是次活动,她指出,今届区议会中已批出的拨款项目中,不少都是和街道有关,活动都是由团体主导、由下而上地进行;而《“道”赏湾仔》是在上届区议会中已开始进行的项目,今届的区议员亦十分支持,认为应将已经制作的资料进一步发扬光大,因此今次会上亦通过拨款,希望让更多街坊能从另一角度了解社区。
如想收看影片,可经以下连结:
https://www.urbandiarist.com/tc/videos/Wan-Chai-Street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