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底新文化】2千呎青荃桥桥底“活起来” 拟供民间团体发展
位于青衣地铁站附近的青荃桥底一带闲置多年。近日,葵青民政事务处建议发展以上近2,100平方呎的空间,邀集非牟利机构或艺术团体营办社区服务。有关注公共空间的团体就指,政府在发展桥底或其他公共空间时,应该考虑区内居民本来的需要。
2,100平方呎空间拟供民间团体发展
葵青民政事务处于刚日前在规划及地区设施管理委员会上,就发展青荃桥底近青衣海滨闲置土地提出讨论,建议发展青荃桥底近青衣地铁站方向的位置、近2,100平方呎的桥底空间,予民间团体作消闲和休憩用途。
桥底连接海滨公园
上述地址邻近青衣地铁站,同时连接青衣海滨公园。拓展公共空间公共关系总监黄佳能指,桥底空间的位置是否容易到达同样重要,“桥底与青衣海滨连结,市民容易到达,能够赋予桥底更多的可能性,配合不同居民的需要。”
关注团体:须回应居民内需要
近年有不少桥底空间“活起来”,如由环保署的“绿在东区”计划,就选址于筲箕湾爱信道及兴民街间东区走廊桥底用地,设有回收区域、展览及工作坊等;中西区的山道桥底下亦设有座椅及绿化空间予居民休憩;另外,亦曾有油麻地区议员提议以桥底作为单车或电单车停泊处。
是次计划建议给予非政府组织或艺术团体使用该地,黄佳能补充指,区议会在批出场地用途时,应考虑当区居民本来的需要,“区议会在发展前,应了解清楚桥底本来的用家是谁,例如青衣这个地方有好多人钓鱼,在发展同时应保留钓鱼人士使用该空间的权利,又如果当区缺乏泊单车位,也可用作泊单车用途,这样去营造空间之余,才能回应到社区的各个特色及状态。”
文件中亦提到,申办机构及团体须自负盈亏地营运空间,建筑师Deson过去曾研究在香港天桥上举办多元化活动的可行性,他表示是次发展方案是好的开始,不过亦认为如要长远发展桥底空间,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及管理,“其实要营运一个公共空间有一定难度,如何维持定期在桥底下有公众活动,搞活动全部都要钱,究竟用什么方式可以支持继续发展?如果能发展本来未被善用的空间,真正让当区居民聚集,其实对社区是好事。”
民政处现时正考虑邀请非政府机构或艺术团体,在该处发展青年艺术或康乐活动空间,而在发展的同时,署方亦呼吁营运单位要保留适当休憩空间予区内居民使用。另外,申请机构须为根据税务条例第 88 条获豁免缴税的慈善机构,并最少在香港运作超过 5 年,以及营运单位的服务对象应以本区居民占多数。民政处又指,考虑到桥底外貌会影响市容,建议申办者在发展桥底时应绿化场所及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