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莲净苑】钻石山绿化带拟建居屋 志莲大师反对忧影响申请世遗
规划署于1月初向黄大仙区议会提交文件,建议将钻石山凤德道一幅绿化带,改划为住宅用地,兴建三幢楼高40层的居屋,惟有关议案遭全体黄大仙区议员否决。有议员批评政府见缝插针式建屋漠视民生,加上选址位于南莲园池及志莲净苑旁边,忧虑会影响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
根据规划署向黄大仙区议会提交的文件,该幅地皮占地2.1公顷,位于钻石山凤德道,星河明居后方,毗邻大老山隧道。地皮原为“绿化地带”,规划署拟将其改划为“住宅(甲类)”地带,并交由房署兴建三座楼高40层的居屋,提供2,280个住宅单位,人口约6,380人。
黄大仙区议会于1月8日的大会上讨论有关事项,惟议案遭全体议员否决,区议员更要求规划署搁置上述的建屋规划。
钻石山龙星区议员谭香文表示,“政府见缝插针式建屋,是漠视居民的生活质素”,她指钻石山所在的龙星选区现有约2万人口,随着钻石山站南边的大磡邨即将落成入伙,将会增加13000人口,若加上绿化带的6千人,即该区会增加2万人,为现时人口的一倍,然而赞石山的设施配套,根本不足以应付如此庞大的人口增长。
她指,凤德道一带的交通已几近饱和,而龙蟠街、上元街、大磡道等道路路面没有扩阔空间,若增加大量人口,只会令该区交通挤塞的情况更加严重。此外,钻石山的社区设施不足,“居民购物只能去荷里活广场及凤德邨的街市或商场,因此商场内的食肆经常爆满。”而钻石山亦一直未有正式的图书馆、邮政局等公共设施,银行方面也只有一间银行设有分行,区内居民衣食住行均有所不便,“在起楼之前,应该先做好区内的配套,确定社区足以容纳这么多人才让他们进来”。
另一方面,志莲净苑及南莲园池于2012年7月被国家文化局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中,南莲园池为一座中国唐代风格的自然山水式园林,采用“借景”的方法,将远方的自然山水带入园林视线之内。然而若在绿化带建屋,屋苑将会处于园池的500米范围内,影响园池景观。
谭香文指出,志莲净苑建成时,星河明居等住宅项目已经落成,因而影响园外部分自然景观,若再于绿化带建屋,自然景观会愈加收窄,破坏园池的观赏价值。她忧虑志莲净苑及南莲园池会遭国家文化局于《预备名单》中除名,又批评规划署没有事先向市民及志莲净苑咨询。
志莲净苑大师释妙忠知悉规划署有意于凤德道绿化带建屋后,亦去信黄大仙区议会,力陈反对建屋的理据。他在信中表示,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保护文化遗产必须同时保护相关的背景环境,而于绿化带建屋,不但对遗产的景观造成影响,亦会破坏志莲净苑木构建筑群与南莲园池古典园林的完整性。释妙忠亦同样忧虑,若景观受影响,志莲净苑与南莲园池或会在国家文化局的《预备名单》中被剔除。
规划署回复《香港01》查询表示,根据多管齐下土地供应策略,政府过去数年一直透过持续的土地用途检讨,努力物色具短中期房屋发展潜力的用地,当中“绿化地带”检讨是其中一环。要在短中期内增加和加快房屋土地的供应,政府必须尽量善用现有市区和新市镇的已建设土地,和周边邻近基建设施,就如此块位于钻石山凤德道的用地,具完善公共交通及道路配套。
早于2014年9月,因应当时“绿化地带”检讨工作,发展局及规划署曾就此拟议住宅发展用地向黄大仙区议会作介绍及咨询。其后,为善用该地作房屋发展,土木工程拓展署委聘了顾问公司,就拟议的鳯德道房屋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就交通、基建、环境、生态、景观、视觉和空气流通等方面进行技术评估。于2018年底,技术评估大致完成,并确立拟议房屋发展不会对附近地区带来不可接受的影响后,规划署准备相关土地改划用途程序。
根据现行土地改划用途程序,政府就有关初步拟议改划土地用途,会先咨询当区区议会,然后就拟议修订项目收集的意见连同该修订,一并提交城市规划委员会(城规会)考虑。若城规会同意有关拟议修订,有关修订会根据《城市规划条例》第5条展示,供公众查阅,并于届时作为期两个月的公众咨询。
规划署表示,正在处理及研究于黄大仙区议会就有关拟议修订项目收集的意见及其后续工作。就凤德道拟议发展的详细设计,当局会与志莲净苑保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