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龙|财政预算案“尚九招”之后的第十招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新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公布,传来不少好消息。社会市民和舆论反映,正面意见居多。显示财爷在目前如此的经济情势下,依然能够兼顾平衡,该省的果断节流,该花的精准投入。 《财政预算案》显得有承担,有魄力,而且精打算盘。

来稿作者:尚海龙

我在上月向财爷提出了的预算案“九招”,很高兴财爷也接了其中七招,包括撤销楼宇额外印花税“辣招”、高才通计划进一步做大做强、扩大发行债券的数额和品种、简化股票市场上市程式、优化升级城市“智方便”、调整对电动车的优惠计划、庞大基建开支先后缓急等。

其中一如公众最为注目的楼市问题,我也集中讨论一下这个方面的进一步看法。撤销额外印花税的决定固然是一个“迟来比不来好”的改变,但单纯只靠这一招,未必能够起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金管局同时宣布的取消假定两厘的压力测试,以及将按揭下限调成到七成,就会形成足够的诱因,有利买家入市。

须知楼市之所以淡静,在香港中产家庭而言,并非一定是银根短缺,而更主要的是观望心态,不知道什么时候楼价会掉到最低。而楼市持续呆滞造成下行,同时也令业主们资产贬值。而同样作为投资者,在普遍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钱往哪里投,是股市?还是基金?与其估计都是“低处未见低”,不如放银行定期收收息了。

如果再加上政府适当地控制土地供应,有理由相信,政策改变有机会启动楼市。从而带动整个投资市场复苏。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月28日公布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卢翊铭摄)

如果说香港市民还有观望心态的话,近年透过高才通计划到港的好几万个人才和他们的家庭,住房就必然是个刚需了。目前香港私人住宅的租金已经因此上涨,据我们“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的初步调研,光目前有迫切买房要求的已经有几百户。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高才通来港人才进入楼市的难点,在于资金调动。相比内地,香港更著重买房者的还贷能力,他们必须有充足的内地资金证明,才能成功获得贷款。除非内地的个人信贷资料可以与香港方面互通,否则的话,政策改变了尚欠关键配套,楼市对于高才通人才,依然会是“蜑家鸡见水,睇得唔饮得”。我还关注到,已经有个别高才人士急于买楼,但首付不足或信贷资料不齐全被“杀订”,需要政府进一步关注。

《财政预算案》中,提到金管局会与内地监管当局,继续推动跨境信贷资料互通的合作框架,允许两地银行在取得客户同意之下,跨境查阅相关企业的信贷资料,从而进行有效而可靠的信用评估。但是这些互通机制目前只限于企业而非个人。我在这里继之前提出的“九招”之外,针对性地提出“第十招”——将两地信贷资料互通的机制扩展到个人,那么,真正做到“水到渠成”,高才通人才才能走完买房的最后一公里。

这“第十招”也自然同样地有利于政府已经宣布恢复推行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有意申请者对于在香港买房的需求难道还会低吗 ? 希望我的“第十招”不应该因为《财政预算案》已经公布而被错过。财政司司长并非“一日财爷”,政策天天都可以优化,可以推陈出新。

此外, 高才通人才获取香港为期两年的身份证,而且得以具备条件买房,也并不能说完全融入了香港社会。他们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插班就读、两年内开展的创业和就业等问题, 还继续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可持续”地协助解决。 就此,我会在立法会内委会下建议成立“协助新来港人才融入香港的小组委员会”,加强议会关注,推动政府落实。

高才通计划是否能够成功,不能光是靠数人头。社会关注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来港人才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出于黄金年龄的中高端人才,而且还是份属香港本身最为欠缺的行业,如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芯片等,他们将会是为香港社会注入新的血液。无论从“人口组合”和“人才组合”的层面出发,都会对香港的未来发展,尤其是结构性经济转型,发放具战略性的能量。

解决上面所提到的所有问题,高才通人才到港,才能从数人头的“人才红利”,转化为“位址红利”和“税单红利”,切实帮助香港经济发展,“由治及兴”。

作者尚海龙是立法会(选举委员会)议员、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