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提升物业管理专业支援地区治理
来稿作者:刘健宇
2020年疫情间,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向大型民企“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赞扬他们的物业管理员工坚守岗位;国家一级社团“中国物业管理协会”随即号召会员单位深刻把握该信“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重要内涵。物业管理行业近年日益重要,当局积极提升从业员的专业水平。随着当局着意解决楼宇渗水、冷气机滴水和“垃圾屋”等香港市民通常面对的邻里问题,甚至是落实“胶袋征费”的政策措施,物管人员有相当大的空间发挥专业精神。
地区治理须与物管公司合作
物业管理业监管局早于2016年成立,《物业管理公司责任》更于2023年刊宪生效,为物业管理公司及该专业的发展提出新路线图。有意思的是,《物业管理公司责任》内容涵盖11大范畴,包括厘定管理开支、储存帐目、提示业主立案法团遵守的规定等,确立物管公司各方面运作的法定要求;同时,该局亦制定了18份专业守则,分别就处理棚架及吊船、树木管理、食水设施管理等工作确立良好标准。种种努力均为物业管理公司的专业服务创建基线。
除了物业管理公司外,当局亦推出“物业管理人牌照”制度,为物管业界从业者的专业发展制订框架。根据香港法例第626章《物业管理服务条例》,物业管理从业员在持牌物业管理公司中,就该公司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担任管理或监督的角色,均须领牌。当局在发牌制度下已认可超过60个指明物业管理学历,对应“物业管理人(第1级)牌照”和“物业管理人(第2级)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物业管理业监管局亦参考了香港房屋经理学会的数字,估计从事物管管理监督工作的从业员约1.2万名;从民政事务总署“香港私人大厦电脑资料库”的物管公司资料及监管局各方面工作取得资讯,了解到全港有近1,100间不同规模的物管公司。这些公司及从业员都是市民日常接触的对像,亦是实践地区治理的助力,政府实应争取合作。
宣传“私人物业并非法外之地”
李家超政府在《2022年施政报告》计划“全面检视现行环境卫生法例的许可权和罚则,以提升政府处理各项棘手环境卫生问题的效率、成效和阻吓力,长远改善香港的环境卫生和市容。”不少香港市民总有机会面对邻里问题——如居于公屋,房屋署有很大的权力推动社群卫生,但私人物业(包括居屋)则须要通过业主立案法团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合作。
香港不少市民抱有一个想法,就是“置业”后,个人对於单位有绝对的权力。然而,面对一些公共卫生妨扰问题,包括虫鼠滋生、楼宇渗水、冷气机滴水等问题,便超越了业主的管辖,成为了社群问题。现时,为了进入涉事单位调查,政府可以发出“拟进入处所通知书”,确保执法人员在合理时间内进入有关处所调查公共卫生妨扰事故。然而,现在政府人员进入处所的时间,只能安排于上午七时至下午七时之间,但此举明显未能便利不少市民的工作时间。为此,当局计划延长政府人员可进入单位调查的时段至晚上10点。
此外,当局亦应加强宣传“私人物业并非法外之地”的概念,香港市民对于个人权利的意识十分浓厚,但当中亦有一些理解与现行法例不符。过去政府多从“公民责任”、“公德心”为宣传口号,但这些正面的价值观往往被视为更高层次的需求,市民完全可以不遵守;反而,“守法”则属于市民生活的底线,政府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
塑造“金牌物管人”形象
协助物业管理公司塑造形象,有助落实政府的地区治理。首先,现时有约260多间物业管理公司参与食环署的“物业管理公司协助处理冷气机滴水事故计划” ,每年有约5000宗冷气机滴水投诉,便经由参与该计划的物业管理公司处理。计划下屋苑的物业管理公司会协助受影响单位找出滴水源头,并劝喻涉事住户纠正问题,从而减低住户间可能产生的纷争,保持和谐的居住环境。无庸置疑,物业管理公司人员往往更熟悉屋苑建筑布局,及更了解住户的生活习惯及较常出现渗水的原因等。
早前广受各界关注的“垃圾征费”问题,环境保护署亦会为物业管理业界的前线员工筹备培训项目;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亦与物业管理业监管局合办课程,让业界人士协助识别住客、银发族识别互联网骗案;消防处亦之合作,协助业者使用自动心脏除颤器(AED)。由此可见,业界对于落实政府最新的政策措施到市民的日常生活,有明显角色。
现时,不同单位亦有设立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嘉许计划,例如职业安全健康局的“最佳职安健物业管理大奖”、中华电力的“炎夏悭住赏”物业管理公司嘉许计划、物业管理业监管局向全港100多间率先成功领牌的物管公司颁发“物管先锋”嘉许奖座、香港房屋委员会嘉许优秀屋邨管理服务承办商等。为了与物管界创建更密切的关系,实可由政务司长领导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业监管局推出嘉许计划,并由政府不同部门协助评审成效,例如警务处负责防止罪案方面、消防处负责推广或协助急救方面、食环署负责冷气机滴水和“垃圾屋”方面等。
由政府高层次的跨部门委员会设立嘉许计划,实有助物管公司推升形象,更可吸纳物管公司为政府地区治理的方针、措施贡献力量,并宣传他们的“金牌物管人”形象,最终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让人们享受良好的社群环境。
作者刘健宇是香港青年联会会董,香港政策试验组创办人。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