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珊|观塘夜市丁财两旺 香港龙年经济开个好头?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龙腾观塘新春夜市”算得上是香港龙年春节的一个亮点,正月初七“人日”(16日)圆满结束,笔者有幸成为闭幕礼嘉宾之一,亲身体验了这场地区夜市的魅力。据主办方介绍,为期23日的活动横跨春节,累计入场人次接近80万人次,可谓丁财两旺,算是给香港龙年经济开个好头。这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地区经济活动,但若要如媒体所言,透过夜市达到“振兴经济”的重大目标,恐怕还需要多加规划。

来稿作者:杨莉珊

观塘夜市是“18区日夜都缤纷”的活动之一,全场有逾80个摊位,接近一半是熟食档,其余还有干货、花卉及香港制造的食品及产品等。活动由观塘区议会“提振地区经济专责工作小组”推动,小组成员柯创盛议员表示,夜市吸引到人流,熟食档生意甚佳,与观塘花市两边同步宣传,市民可以一次逛两个地方,夜市与周边商舖的生意相辅相成,档主都十分开心,认为活动有效提振整体地区经济,相当成功。

观塘及部分夜市“18区日夜都缤纷”的成功经验固然可喜,但也从媒体得知香港整体新春市道表现不如往年,说明零售经济需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笔者也同意政府可以在这次地区夜市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继续最佳化,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社群生活,同时也为商户创造多些短期获利的机遇。但需要注意,夜经济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商业模式、人口、租金等因素是否可以配合。当中最关键的是商业模式是否吸引消费人口,对于今天最具消费活力的中青年,以零食、零售为主的夜市模式并不能够长久吸引他们重复消费,而对于最具消费实力的中老年人,去“逼夜市”更加不是他们的选择。

因此可以预见,夜市只能成为推动本地消费市场的其中一个方法,并不能当成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所以,舆论不宜过度夸大这种经济模式的功效,社会也不宜过度寄望夜经济成为推动香港整体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偶然在媒体看到营商有道的盛智文先生谈及夜市的专访,他将兰桂坊打造成中外文明的夜生活品牌,甚至成为游客到香港必定要去朝圣的旅游点。但他认为“今天年轻人对夜市兴趣不大”,因为电子商务崛起,加之经历世纪疫情,人们已经习惯足不出户都能买到一切想要的,因此“‘我们只能在香港买到这样东西’的神话已经完结了。”

他在专访中提出了打造夜生活品牌、配合文艺活动、提升整体消费形象等三大方法来提升香港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并直言邻近的深圳市在这些方面加快改善,部分甚至已经领先香港,“摆明车马同香港争生意!”

有竞争并不奇怪,关键是香港怎样面对竞争。向香港人推广内地游乐讯息的Youtuber“西DorSi”曾向媒体表示,夜经济要成功,关键在政府必须拆墙松绑。他以深圳为例,认为当地政府容纳地摊经济,放开掣肘,任商人自由发挥,收效有目共睹,成功吸引大批香港消费者北上,“因为政府不是商人,不懂得做生意,如果他们不放手,就终将失败”。

深圳在推动零售市场活力的成功经验,有值得香港参考的地方,但香港做为一个多元经济体,零售经济只是其中一环,政府及业界更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创造适合多元经济发展的环境,譬如推动政策落实“总部经济”及借助一带一路拓展全球经贸互联网,让金融、贸易等传统行业得以复苏,同时又推动创新科技、文化创意、医药研发等新经济增长点,让香港经济真正做到五光十色,百花齐放,这样才可以真正让社会看到“由治及兴”带来的好处。

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