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重振旅业带动经济的两个良性循环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2024年元旦,史上规模最大的除夕烟花汇演时隔多年再耀香江,维港两岸超47.9万人观看跨年烟花汇演,22.7万访港旅客刷新2023年单日新高纪录,但美好的12分钟过去后,大批内地旅客滞留在直通巴士站以及港铁上水站,事件引发各方讨论。虽然政府迅速作出检讨和整改,但这次事件带给旅客的伤痛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未来良好的游玩住宿体验,以及亲切友善的服务态度,是香港能否重振旅游业的关键所在。

来稿作者:骆俊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滞留的大批旅客都选择在地铁站、连锁餐厅当“难民”等待头班车返回内地,而不选择在本地住宿,很大原因是除夕跨年夜,酒店房价因需求大而大幅加价,甚至不具任何旅客体验的宾馆,亦“狮子开大口”索价四位数,令不少内地旅客对订酒店却步,致使他们“宁愿挨6个钟”,都要等过境头班车和口岸开放。长此以往,如此性价比低的住宿条件,即日往返的旅游模式只会越来越普遍,无法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政府过去已推出各项鼓励消费优惠,以期重塑香港“购物美食天堂”的招牌。但香港物价冠绝全球,派发100元的优惠券实在杯水车薪,饮两杯奶茶吃个鸡蛋仔就差不多花完。要有效促进旅游业旺丁又旺财,首要条件须解决住宿问题,旅客愿意过夜,自然有观光与消费需求。政府可考虑集中资源,加大力度推出住宿+交通优惠,例如旅客免费住宿大抽奖和消费换住宿,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出深度文化游体验暨住宿券,为旅客创造更丰富多样、新鲜的旅游体验。同时,可效仿澳门赠送回程车或船票等做法,减轻旅客的经济负担刺激消费,旅客更愿意过夜,才能为旅游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优质的旅客体验有助提升旅客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说好香港故事。政府宣扬“好客之都”多年,以一句街知巷问的“今时今日咁嘅服务态度唔够架”,成功营造好客氛围。惟近年的士滥收车资、餐厅服务强差人意、市民有意无意的歧视目光,皆造成旅客不快的经历,更有内地旅客扬言以后不到香港旅游,这是“好客之都”应该发生的事情吗?

在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消费意愿与“开心”和“值得”挂钩。哈尔滨近日游客不断,皆因当地政府牵头社会推动旅客优质体验,民众如同对待家人般热情招呼旅客,甚至改变生活方式,以腾出空间予游客体验哈尔滨生活,别具人情味,市内食肆几乎座无虚席,连当地人都感叹未曾感受过如此良好的旅游体验和服务态度。在经过传媒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后,吸引了更多旅客前往,形成了良性循环,一方面旅客开心游玩,放心消费,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也重塑了城市形象,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疫后政府重视招徕高质旅客的工作,却忽略提高本地服务水平素质的需要,轻视旅客体验的重要性。今年2月本港将有农历新年烟花汇演,阿根廷球王美斯也会随国际迈亚密在香港大球场踢表演赛,政府除了要避免除夕元旦的事件重演,更需要动员全社会把握机遇,吸引更多旅客来港,正如哈尔滨政府在给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中提到,“人人都是城市温度的传递者,人人都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人人都是城市荣誉的守护者、人人都是都市美景推荐官。”以真诚换真心,以礼待人,给予旅客宾至如归的感觉,藉旅客良好口碑说好香港故事,本地旅游业才可真正走上振兴之路。

作者骆俊伟是公共政策研究员,城市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硕士。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