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亚洲国际飞龙何去何从?
随著新冠疫情全面消退,港人北上重新成为热潮。两元公共交通,到微信钱包湾区落地,在长假期吸引过百万人次到深圳、广洲消费。回头看著兰桂芳、九龙城、油尖旺人流锐减,2024年香港经济,特别是零售及饮食业应何去何从?
来稿作者:张景宜
首先,香港要重新振作起来,需要的不是夜经济和满城尽带黄金糕。新加坡每逢周末一样有几十万人到新山和前往东南亚各地消费,但城中夜生活和餐饮业一样火爆。主因是近年招商引资成功,吸引不少国际和区内企业进驻,既有因为低税率被吸引过去,也有家庭因著孩子教育而移居,更重要是发展机会和薪酬。因此,有关当局的目标和假想敌,应该是新加坡而不是深圳。
能够重新让餐厅订位爆满,需要的是来自内地和海外的专业人士,携老带幼来香港淘金、就业、就学和退休。这些群体能够带著知识、技术和最重要的消费力,而政府需要创造的营商环境和条件。本地餐厅今天竞争力不足,大部分源于租金和人力成本,在招商引资的情况一样,要打败新加坡,就要在闲置土地和园区规划上,大手以便宜地租先行吸引各类龙头企业进驻,把内地创科园区、世界各地湾区、韩国、新加坡、东盟、澳纽、中亚和欧洲的企业带到香港。
第二,没有理由阻止北部都会区提早开动,更不应强留港人北上消费,反之,应该想想腾出来的空间和随著价格和资本市场要被压缩和淘伏的行业,如何协助人员转型和与大湾区各个市政府紧密商讨和交流。谈了几年的新工业化、大湾区人流和物流互动,其实最恰恰忽视了香港有过百万新香港人,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在不同领域同样为香港贡献著经济增长。
当十多万健康长者北上消费和享受生活,其实,来自内地主要城市、一流学府的年轻人,不少都把香港当作他们未来十年、二十年、以至下一代的堡垒。我们太过著眼于跨境消费,却忽略了近几年跨境人才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顺著大势、政治气候和地缘政治的发展,我们得接受,香港回归至今到2047年,将会进入真正的政经转型,未来留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将会以国际和内地人才为主体。
香港的八十后,九十后到零零后,未来退休相信只会有更大比例选择到内地、东南亚和其他地方退休,因为生活成本和开销,香港其实正紧跟新加坡发展步伐。社会菁英和评论理应多聚焦在未来香港如何招商引资,每天多谈又有哪些新企业登陆,而不是湾仔鱼蛋卖几钱,庙街小吃有多好味而已。因此,财政司司长未来如何统领创科及工业局、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三局齐发进行跨部门策略和工作协调,是明年关键和核心进程之一。
香港,是亚洲国际都会,那条飞龙2.0可能在稍作小休,趁著龙年将至,让我们保持希望,相信亚洲这条小龙也能迎来3.0,在国际舞台上再度龙腾万里。
作者张景宜从事公关行业,曾于新加坡电视台和本地媒体担任编导。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