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夏宝龙冬至讲话,政界应如何解读?
普罗百姓都趁著年终几天假期,收拾心情到大湾区走走,出外旅游,或是在家休息。作为主理港澳事务及特区政府、以至一众候任区议员不像以前,而是加紧步伐准备好筹划明年工作和施政。
来稿作者:张景宜
京城迎来祥冬,而夏宝龙主任藉著全国港澳研究会十周年发表讲话,认真细看的话,他把过去香港各界如何参与国家发展、建设和香港人在内地事务的投入,以及密不可分的感情详述,也许这些事对于上一代人很耳熟能详,但是年轻一代却未必全然了解。这点比起所有本地事务及问题来得具体和重要,就是文体旅局及教育局在未来十年的主要核心工作,如何在年轻人和新生代,构建国家和民族情怀,让国家历史走进课本和日常教程之中。
及后,主任提到如何破除利益固化藩篱,笔者颇认同立法会议员张欣宇的分享,未来国家看重香港各界如何团结一心,为社会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过去二十多年,社会各界精力大多花了是意识形态的对抗,不同政团过分聚焦在主观政治偏向,而少了投放在政策和解决民生事务上。同时,旧有制度也容许不少既有机制和程序不变,凌驾了香港整体发展需求和市民大众的利益。
在创科领域上,新政府上任后逐渐改变了以前的做法,而是大力阔斧推动内地、海外引资,房屋领域上,也渐见公私营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推动简约公屋等,这些都是在于跨界别和不同伙伴愿意拿出资源和想法去一起改变。但是,一些工程、公共服务、资讯科技系统等,以及基层医疗、私营医院与公营医院的合作等,依然未有全盘解决方案,造成不少资源上的浪费。
而新届区议员的使命和责任,绝对非旧日的体制可相比。不论在地区服务时间,深度和广度,其实不下于一个立法会议员,他们也犹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地区领袖,协助部长、议员去推动政府施政。主任和国家领导们已经把新政制的目标说得明白,未来特区政府、立法会、区议会及社会主要界别,都要朝著同一个新方向一起进发,就是以民为本,以民为先。当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各行各业成长,市民安居就业,这样自然能够产生幸福感和归属感,而不是整天对骂,互相指责,恰恰这也是公务员、传统建制和非建制,以至香港主要参与者值得一起努力和深思的点。
作者张景宜从事公关行业,曾于新加坡电视台和本地媒体担任编导。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