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中国的免签证开放政策对香港有什么启示?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中国近日宣布对六个额外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的公民提供单方面免签证的政策,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凸显了北京对外交政策的实用主义思维。该试验政策设定在2023年12月1日生效并维持一年,允许这些国家的护照持有者为了商务、旅游和转机等目的进入中国最多15天。

来稿作者:石磊

根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17年至2019年三季度出入境的外国公民(即不包含外国边民,即居住地位于相邻中国边境的外国地区的外国公民)数量逐年增长,分别为1456.8万人次、1518万人次和1593.59万人次。然而,到了2023年三季度,这一数字,虽然相较于疫情高潮的第一季度,和长尾效应影响的第二季度,有明显恢复,但仍只有800万人次,勉强相当于2019年的五成。若结合2023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数据,当时更受制于海关健康申报要求等因素变动,外国公民出入境数量更明显于往年。这种下降可能促使中国政府寻求吸引更多海外游客,以振兴受损的旅游业。

表面上,免签证政策旨在提升中国作为贸易、投资和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通过简化进入程序,中国可能希望重新振兴其受创的旅游业,吸引更多的商务旅客,并表明其持续与更广泛世界接触的承诺。

然而,这次签证自由化的地缘政治影响远远超出这些。政策的单方面性质以及所选择的西方和亚洲国家混合体特别引人注意。首先,中国单方面的宣布,在不要求进行互惠安排的情况下扩大免签证进入中国的国家行列——这显示了善意和软实力的投射。此外,选择的国家凸显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战术敏锐性和实用主义。

相比之下,香港政府官员面对公众的不满和建设性批评时,仍以僵化和封闭的态度为主。以明日大屿发展计划为例,自本党呼吁重新审视该计划以来,尽管有专家和前政府官员指出其高昂的价格标签以及财政和技术可行性上的缺陷,当局仍未对该项目的可行性有更深入的回应。发展局仍在向立法会递交有关交椅洲填海的规划,请求审批资金。而该规划中,发展局亦通过“安排交椅洲填海新增的70%的住宅用途土地建设公营住房,且住房密度高于新界北若干新市镇(据会上立法会议员的言论)”的规划,似乎是间接承认了交椅洲填海后新增土地不能有效吸引私人资金承接。

我们再次恳请,官员若已经明白明日大屿的土地供需关系出现根本变化,便不应仅在边角数据上遮遮掩掩,而应大方承认整个计划需要重新估计。否则,小修小补仍可能导致浪费大量资源,并持续疏远社会。

香港官员应该从北京的免签证政策中学习领会实用主义,对既有策略抱持客观态度,该修正要修正,该停止要停止。死保前任遗产无补于事,最终是全部市民买单。香港的未来生存能力取决于官员是否能够重新获得需要真正服务公众利益的远见,创造力和灵活性。

作者石磊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如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