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施政报告创科政策有效符合国家期许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2023年《施政报告》日前出炉,作为行政长官李家超任内交出的第二份成绩表,除了民生、基建发展等范畴继续备受重点关注外,在创新科技及工业亦有七项重点政策上马,相关措施有助对接国家科创兴国的重要战略,全力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犹记得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去年访港时,曾表示“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施政报告》以具体措施,符合国家主席的期许,亦为创科界指明方向。

来稿作者:徐海山

行政长官提到“共同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两个园区的协同发展”,在在呼应习主席于年前讲话要旨。自2015年起,落马洲河套区纳入为深港创科发展的重要版块,8年过去,首三座大楼终将在2024年底落成,可谓迎来首个春天;而为求推进深港两地在创科一环的进一步协作,《施政报告》提及多项便利两地人员交流的措施,包括便利科研人员进出安排、便利为研究或试验采集的资料和样本的交流、推进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实现中试转化,配合合作区的发展等等。上述措施亦建基于2021年港深两地政府签订的“联合政策包”为基础,可见国家在香港创科发展中,一直作为强大的后盾。当然,毗邻河套区的新田科技城发展亦令人瞩目,毕竟作为“北部都会区”的重点项目,将来落实有关空间规划对接、与河套区的发展定位等至为重要,期待能于中长期内能够真正产生协同效应。

在人工智能科技日新月异之际,笔者与广大市民一样,乐见特首提出于数码港分阶段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作为本地创科发展的强大“算力”后盾。如果读者有印象,在深圳鹏城由华为与鹏城实验室联建的“鹏城云脑II”早于2020年启用,无疑令深圳走向智慧城市迈出重要一步。如今政府拨款支持设立超算中心,反映特区政府高瞻远瞩,兼具策划力及执行力,实乃创科界之福。数码港作为香港创科发展的先躯,园区基础配套绝对能支持超算中心的设定,从而撑起科研及相关行业的强大算力需求,推动产业发展,此外,园方响应施政报告,将开展流浮山创建新的创科设施的规划研究,把握“北部都会区”和前海的发展机遇,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同时在不同方向推动 Web3 生态圈发展,成效亦值得期待。

“拼经济谋发展 惠民生添幸福”作为今年主题,创科政策亦不离配合“拼经济”的大方向,特区政府即将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积极促进两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相关政策经已在澳门横琴率先试行,据悉已有超过330项线上业务可于跨境通办完成,不论是内地还是澳门投资者,均表示商业(事)登记能够真正地“一地两注”,当政策于内地及香港两地实施时,相信能见更大成效。其他以创科支援经济的方案包括推动政府服务于一年内全面支援电子支付、推出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项方案”等等,当中“百项方案”,有助引领社会及企业采用区块链技术,带起积极示范作用。另外,国家作为支援及研发电子支付的先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模式早于十多年前普及全国,不论于公共交通、娱乐消费,以至于菜市场买菜,亦可达到“一机在手,支付畅通”的效

果。如今政府从善如流,推动政府服务全面支援电子支付,将能令市民感受创科为生活带来的便利,真正“便民利商”。

创新科技绝非一蹴而就之事,有效的资金配对将能对产业长足发展。《施政报告》提出“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将拨款100亿元,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资料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并在港新设生产设施而其投资不低于2亿元的企业,按一比二方式的配对(政府一;企业二),提供最多2亿元资助,配合探讨让计划下的企业可更弹性聘用非本地的技术人员,加快创科行业“抢人才”的步伐。此计划同为落实去年《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的重要部分,最终以下游新型工业能够在本地生产总值占百份之五为目标。而创新及科技局即将成立的“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相信能够带领创科产业在资源配对、持续发展,扮演重要角色。

去年国家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个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创科发展与此可谓完美对接,政策到位、人才配合、国家支持,一个都不能少。政府提出继续“抢企业”措施,包括针对先进科技的重点企业、行业代表、创新和策略性行业,亦有助稳定及推动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笔者期望这份《施政报告》,可以为创科事业注入强大力量,为国家的整体发展作出贡献,以符合国家锐意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期许。

作者徐海山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