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搞好爱国教育,把国家好的坏的一并摊出来讲
一个成功的国民教育课程,除了要讲国家的光辉历史,也得讲国家的“黑历史”,这样孩子们才能成为理性的、有智慧的爱国青年。有人说,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六四事件这些敏感话题不需要也不应该给孩子讲,因为这将影响他们对国家的印象,从而削弱他们的爱国心。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事实。以性教育为例,我们之所以开办这项课程,就是为了排除无知所带来的风险。性教育不会使得青少年道德沦陷,也不会增加未成年怀孕的风险,反而使得他们更安全更理性地去度过个人成长。
来稿作者:言午
年轻人本来就是好奇的,你越是要埋藏秘密,他们就越是要找出真相。然而,青少年缺乏经验,很多时候网络说了他们就当成事实,所以才有了“831太子站死人”和“新屋岭强奸案”等荒诞传说。要是我们把中国历史的敏感话题筑起围栏,那么年轻人就会透过自己的渠道去发掘“真相”。试想想,你宁可你的孩子从学校历史课学习六四事件,还是透过《大纪元》什么“揭露中共血腥史”之类的文章学习六四呢?
有人说,开放式教育这概念太新,突然引入可能会造成混乱。然而,开放式教育并不是什么新玩意。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采用开放式态度去评价历史,形容毛泽东是“三分过,七分功”。邓小平这话,虽然把圣人给拉下了凡间,却丝毫不损人民群众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深厚感情,因为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毛泽东的功绩远远盖过了他的过错。反观,文革式教育一味宣传毛主席的功绩,使人麻木无感,更可能惹人怀疑。因此,我们在接触国家时也该抱有客观持平的态度,不要因为某话题对国家形象不利就刻意躲避,反而要针对那些话题放胆讨论。开放式教育的火候若是控制得好,学生不仅会训练出独立思维,还会被国家跌宕起伏的历史打动,从而变得更加爱国。
更何况,我们国家总括来说是正义的、伟大的,若然谈及“六四”就会使人从爱国变为恨国,那么欧美那些到处杀人放火、种族灭绝的国家,岂不该都灭亡了吗?那些道貌岸然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笑”到今天,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及早夺回主动权,利用强盛的话语权去扭曲事实,把帝国主义说成人类文明的推进器,把奴隶制度说成推动发展的原动力。现在欧美搞的所谓“黑人研究”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他们政府意识到要及早夺得话语权,和过往保持适当距离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中国不需要效仿西方去捏造事实或去洗脑;我们只需要摆出客观事实,一五一十向人民交代国家历史,那我们就走对了路。
开放式教育符合“一国两制”
有另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国家不讲六四,你区区一个特别行政区反倒讲六四,那岂不是造反?这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却忽略了“一国两制”的前瞻性。邓小平同志之所以提出“一国两制”,就是因为他想在香港试验一些中国大陆没有或未有条件落实的方案,从而吸取经验,建设国家。中国大陆不能搞资本主义,那就在香港搞;中国大陆不能搞普通法,那就在香港搞;中国大陆不能搞西式民主,那就在香港搞。开放式教育,中国政府并不是不想搞,而是国家尚未达到举办开放式教育的条件。中国地大脉搏,人口高达十四亿,若是出了什么乱子,国家可是负担不起的。反观,香港人口仅700万人,即便是出了什么乱子,收拾起来也相对容易。
其次,根据《基本法》第136条,香港政府有权力更有责任自行制定教育方针,因此自行推动开放式教育是符合宪法的。更何况,香港人本来就常常接触那些所谓的敏感话题,以客观事实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那是百利而无一害。若然香港的“实验”宣告成功,那祖国就可以从中学习,待时机成熟更能把成功经验实践在内地,达到“一国两制”的初心和原意。当然,开放式教育涉及到国家安全,而这属于“一国”的范围。因此,香港政府在主动的同时亦必须征求中央的意见,和内地官员和教育家进行磋商,以达到一个符合“两制”又不抵触“一国”的教育方案。
爱国教育的目标
说到底,爱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思想独立却又坚定不移的爱国青年。我们现行的爱国教育只是形式上的爱国教育,培训出来的是“伪爱国”:学生在升旗礼上口唱国歌,心里却播放《愿荣光》、学生到大湾区考察,转过头来却申请BNO Visa准备移民、学生出席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活动完毕后却到日本餐厅大快朵颐,如此类推。
现在政府所做的事,难听点说就是“交差”,根本不可能扭转殖民教育所带来的灾害。须知,英国政府花了一个多世纪同化港人,消磨国民意识并镇压敌对势力,港府若套用固有思维来去应对,那还不如蚍蜉撼树。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是搞不好爱国教育,我们训练出来的英才就没有归国之心,读成以后就像燕子一样远走高飞,朝著名成利就报效别的国家。现在,我们国家我们社会迫切需要一批爱国的人才参与国家建设。因此,爱国教育是当代政府的要务,刻不容缓!
作者言午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法律本科生。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