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善用中医院角色 为中医药发展打通经脉
八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召开首届传统医学全球峰会,会上肯定传统医学对精神健康、老龄化和预防及治疗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性,指出要以科学创新释放传统医学的力量,将其纳入医疗系统。传统中医药在香港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现时尚未全面融入医疗系统,服务集中于门诊,未能完全发挥中医药的效用,缓解公营医疗体系的庞大压力。
来稿作者:周嘉俊、彭梓星
本港首间中医院将于2025年投入服务,将中医教研引领到更高层次,为中医药发展立下重要的里程碑。社会或许可以进一步期待中医院发挥枢纽角色,在现时零碎分散的医疗资源之间筑起桥梁,使市民求医之路更为畅通,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同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扣紧基层和第二层医疗
为梳理中医体制以内基层和第二层医疗间的连结,政府可以及早为中医跨层医疗护理服务转介订明清晰的指引和流程,确立中医院在中医体系的关键角色,打通与基层医疗之间的通道。具体而言,市民求诊于18区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和私营中医诊所时,如有需要接受专科服务和疗养服务,应获中医师直接转介至中医院及即时作出预约,中医院理应成为中医师说明进阶医疗选项时的重要选项。中医院内也应有转介指引,指示康复进度良好的病人出院后到住所附近的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及私营中医诊所,按病情需要制定持续调养的计划。去年政府发布的《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提及要逐步加强中医师在提供基层医疗服务中的角色,相信上述的转介指引和流程能够理顺中医分层医疗间的流转,推动中医发展时不忘加强各医疗层级的连结,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医疗体验。
将中医连向社区
在中医体系以外,中医院亦可以成为医社之间的桥梁。政府致力推动医疗改革,将现时以治疗为主、以医院为中心的格局转向以预防为重、以社区为中心的体制。中医院是社区医疗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着重全人和持续护理的特点正好创造不少医社合作的机会。
中医院可以牵头与当区的医社服务提供者达成深度合作,例如地区康健中心、安老院舍、日间长者中心等,加强不同医社服务之间的衔接,让市民在医院及社区均获得适时支援。此举可以强化中医院与社区服务提供者的协调,发挥协同效应,完善以社区为中心的医疗体制,同时透过将中医院连向社区,整合分散的医疗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全面、更方便的医疗服务。
让传统中医药通往现代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并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香港可以发挥作为国际大都会的独特优势,糅合传统中医文化和现代中医,配合国家发展,将中医药推向世界。
中医院的成立除了可以推动本港的中和社区医疗发展外,也肩负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任。对内,中医院各楼层已预留空间作展览用途,尤如博物馆向市民展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对外,中医院作为一所智慧型医院以崭新科技推动中医服务数码化和智能化,同时透过与旁边的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互相协作,为中药的品质设立科学标准,推动中医药的循证医学发展,建立中医药现代化的形象,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医药。
中医院的成立为中医体制、社区医疗网络及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都带来深远的影响,香港若能把握机遇,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善用中医院的角色,连结基层医疗及社区的服务提供者,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通过全面推进中医药的发展,有望成为传统医学领域的引领者。
作者周嘉俊、彭梓星是团结香港基金研究员、研究实习生。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