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香港股市受什么地缘政治和市场情绪左右?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于“司长随笔”发表题为《提升股市流动性 展示香港新优势》的文章,提到香港股市升跌受地缘政治和市场情绪所左右。西方的政治成见所造成的误解,也干扰到投资者对本港和内地股市的信心。不少市民好奇,香港股市到底受了什么地缘政治和市场情绪左右?

来稿作者:梁海明

香港股市受地缘政治和市场情绪左右,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笔者上月在内地出席一个内部研讨会,已指出若然香港未能摆脱地缘政治的冲击和市场情绪的左右,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或将遭受重大冲击,甚至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将不保。不少在场的内地学者均认可笔者判断。

皆因在地缘政治方面,香港或将面临“金融冷战”的袭击。自2021年俄乌冲突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限制裁”俄罗斯,导致多只在海外上市的俄罗斯上市公司股价几乎“清零”,例如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曾一度暴泻99%,俄罗斯Rosneft、Lukoil等石油巨擘股价也曾一度大跌90%以上。

“俄股清零”事件,导致西方投资者对投资俄罗斯、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市场的风险胃纳(Risk Appetite)出现系统性收缩,且也始终心有余悸,担心未来西方和东方资本市场或将划分为两个阵营,陷入“金融冷战”局面。因此,不少国际投资者担心同类灾难未来或会在香港的股市(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公司中数量占比超过一半,股票市值占比已经超过80%)重演,于是对投资香港金融市场持审慎态度。

而且,美国对香港的政策已发生重大转变。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金认为香港正在从国际金融中心变成中国普通城市,因此,外资公司缩减香港办公室规模,基金撤离及减持比重。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曾将香港打造成为反华的区域军事和情报中心,当军事扼杀中国内地失败后,美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英国的配合之下,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贸港,既保障最大化自身的投资利益,也冀以经贸、金融“和平演变”中国内地。美国对香港的政策和定位,近年又再次转向,美国已削弱多年来对香港的经贸优惠,长远来看将动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牵制中国的发展,毕竟,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股市中已占极大比重。

众所周知,近年来美国证监会已使出博弈战略狙击中概股,既重创中国资产的估值,又可重击港股,变相将被中概股视为救生艇的香港这一融资平台打翻。毕竟,既然美国华尔街开始不做中概股生意,那么通过袭击香港市场,客观上可以警示香港,美国放弃的中概股业务,香港也别指望得到。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9月3日在网志表示,要改善股市表现,不是单纯靠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就可以达致。(资料图片/廖雁雄摄)

在市场情绪方面,则涉及国内因素、国际因素和香港本地因素。

其一,国内因素。人民币贬值影响外资投资中国的回报,加上受疫情和一些宏观政策的袭击,不少中国内地企业发展受很大冲击,对未来发展规划较为保守,不少企业搁置了前往海外包括香港上市的计划。同时,今年以来,中国内地经济复苏缓慢,房地产、消费和出口三个重要指标疲软,政府刺激政策效果仍待观察,直接影响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的盈利预期。

其二,国际因素。除了上文提到的金融冷战和美国因素外,大部分国际投资者也对投资港股兴趣不高。

长期以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其实是以律师、会计师、投行、专业咨询和学界精英等众多专业人士所组成的“群聚”效应,过去两、三年离开香港移民外地的逾10万人当中,大多数是包括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咨询公司等专业人才,随著这些人才的离开,香港的优势开始下降,与此同时,新鲜血液又无及时补充上,难免影响到本地投资业务运作效率。

其三,香港本地因素。以前站在中美之间的香港,可以愉快地享受“两边通吃”的待遇,现在似乎变成了“两边都不讨好”,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金会离香港而去,中国内地赴港资金未见大幅增加。缺乏资金加持,香港股市自然缺乏吸引。

例如,恒生科技指数于2020年中推出,当时约7000多点,最高在2021年初曾一度升逾11000点水平,但现在已跌到4200多点水平(9月初),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则超过14000点水平。差距是约三倍!在商言商,国际资金自然会选择投资美国而非香港。 又例如,自2023 年以来,新股交易也差强人意,上半年在香港上市的31只新股中,有15只股上市首日即破发;而已上市的企业,也处于低估值、低交易量的状态,显示市场低迷下,投资者进场意愿大幅降低。

故此,虽然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将加大力度,透过“请客来”和走出去,积极向外推广香港的优势,亲身说明“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为香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潜力。但是,故事再动听,都不及实际行动更长情!若然未能成功让国际投资者放下“金融冷战”或将爆发的戒心,以及国际投资者未能看到投资香港的“钱”景和未能看到可以获利的机遇,再动听的香港故事,或许也只是“斋噏”,国际投资者很难“收货”。

作者梁海明作者梁海明是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宏观经济等领域研究。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