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转口新型烟助本港经济复苏 勿为反而反害苦物流业
香港开埠以来已经是中转港,物流业一直发展蓬勃,在疫情过后,尽快恢复这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外贸易是本港踏上经济复苏之路的关键。整体势头向好之际,近期却出现阻滞,运输及物流局提出在《进出口条例》加入新部分,容许另类吸烟产品经香港转口至海外的一条简单条例,竟被非理性团体骑劫,硬将修例开放转运与走私扯上关系,甚至有人胡乱形容货运物流业界借此赚“不义之财”。为表达偏颇立场用“为反而反”招数攻击正当行业,以往已经发生太多,香港要重新起飞,实在不可再纵容这种情况蔓延下去。
来稿作者:杨浩泉
上届政府推行的“新型烟草产品禁令”不但禁止新型烟草的买卖,亦禁止研发和转口。香港货运物流业业界估计,因这条例禁转运而受影响的电子烟货物,每年多达 330,000 吨, 估计损失价值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约1,330亿港元)。运输及物流局因应情况,适当地修改《进出口条例》容许另类吸烟产品经香港转口至海外,日前立法会相关法案委员会审议并召开公听会。笔者早前也有出席相关公听会,希望提出意见,理性交流讨论。不过,公听会上却有一些“家长界”及“反烟界”人士,不断将修例的“开放转运”扭曲成“走私”,夹硬说成运经香港就必然流入市面,利用这个错误前提假设,营造出一堆“口号式”指控,令人汗颜。
只要细看条例草案内容便知政府已规划了一套完善监管制度,有关产品根本不可能因修例而流入香港市场。回想之前加烟税时,大家担心因此令私烟更猖獗,反烟团体却强调“对香港执法部门打击私烟好有信心”,好像把一切责任卸给海关执法便了事。现在只是开放转运,货品仅途经香港的指定禁区而已,又有海关实时追踪、电子锁;这些团体的立场竟一百八十度转变,将香港说成“无掩鸡笼”,对他们来说,执法部门仿如全不存在,市面将会一地都系违禁品,实在匪夷所思。笔者不禁问一句,按同一逻辑,在香港转机的旅客,是否就会变成非法移民?
更过分的是,有个别议员附和“为反而反”人士的言论,竟以“赚取不义之财”来贬低香港的货运物流业界。民建联陈恒镔议员公开批评部分人将转运另类烟说成是运毒一样,是侮辱香港货运物流业界:“呢件事一开始其实就同禁烟冇乜关系,站在道德高地去讲呢件事,讲到天花龙凤,话人哋为咗钱做呢啲嘢,呢啲系咪不义之财呢?香港系咪唔使食饭啊?咁样其实系对我哋好多做物流业嘅,系一种侮辱!”
事实上,不少相关产品是由内地准许生产并合法出口,可以说是“国家批准”,国家也订立了清晰标准规管电子烟的制造、出口及买卖,这才是真正保障公众健康。更重要的是,转口贸易对香港有很大经济贡献,很多物流业界代表已经多番表明,开放转运另类吸烟产品,对本港维持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的重要性。国家十四五规划亦已列明,香港要担当起国际航空枢纽及航运中心的重要地位,反映物流业是香港举足轻重、连系国际的重要行业。
笔者寄望,反烟团体不要永远立场行先,亦不要动辄呈上逾百封一式一样的所谓“意见书”,制造“群众压力”,立法会秘书处那天要全打印出来予委员会参阅,我也觉得浪费纸张。部分人士如仍停留在清朝林则徐虎门烧鸦片的思维方式,不顾现实地盲目反对有利物流业界生计的修例,只会拖经济后腿,同时也令说好香港故事成为空谈。
作者杨浩泉,从事金融科技行业,烟龄接近六年,尝试过戒烟服务但失败,去年靠阅读自助戒烟成功。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