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职业教育与博雅教育的融合:来自美国、大陆与台湾的启示
随著社会对“知识经济”与“智慧劳动”人才的需求,推崇通识发展的博雅教育在大陆、台湾和美国等地区的职业院校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香港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融入博雅教育模式也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笔者主要对大陆、台湾和美国的职业教育中博雅教育的融合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香港的融合现状进行探讨,为香港博雅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来稿作者:贺雪芹、李欣玥、陈元通
融合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博雅教育是人文与科学教育的结合,是一个重视心智训练的非功利教育理念,也称作通识教育或自由教育,发源于古希腊。以人为本,旨在促进个人心灵和身体的自由发展。其核心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为职业做准备,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不仅有利学生将来面对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亦能鼓励他们终身学习。
简而言之,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工匠精神以及促进学生的全人教育。职业院校中加入博雅教育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有利于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避免过于注重单一方面的技能培训;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未来变化莫测的劳动力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可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工具人”。
美国、大陆与台湾的融合经验
当前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在上述地方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有共通之处,但也各有侧重。培育理念而言,美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博雅教育重视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打通在职前后的壁垒,重点培育拥有理解能力与独立思考的人才。大陆的博雅教育又称素质/通识教育,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注重启发人的智慧潜能以及健全性格。相较之下,台湾更加偏重通识课程和专业技能的结合,配合学科专业特色对学生进行多元培养,例如理工院校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4E(专业、就业、品德、英语)能力。
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四类:转学教育课程(两年后可直接转入大学)、职业教育课程(制造业、社会服务业、卫生、销售等)、资格证书课程和社区教育课程(提供给周边社区居民),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并具有实用性,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各种教育机会以及为社区培养实用性人才。大陆则主要分为专业课程、人文教育课程、选修课程。人文教育包含了思政、体育、军事理论、英语、计算机、自然科学等课程。此外,为迎合学生兴趣,亦开设了以学分制、非专业特色的选修科目,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素质教育且增加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台湾的高职院校分为正式的专业技能、非正式和潜在课程三个部分。非正式课程包括展览表演、活动竞赛、校外教学、讲座等。潜在课程包括师生关系、校园规划、奖惩实践以及人文构建。在必修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台湾的院校大多会把非正式课程和潜在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香港职业院校发展博雅教育的启示
香港的各职业学院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课堂专业技能学习以及实战应用。因此,香港的职业教育相对容易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趣的是,根据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雇主认为高职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单是专业知识,反而看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口头沟通能力和说话技巧。由此可见,单纯的技术性职业教育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正面临挑战。
其实香港职业院校“重专业、轻通识”的现象与严格的行业能力标准有关。学院的课程设置不少以香港职业资历架构、行业《能力标准说明》为蓝本。职业资历架构是一个资历级别制度,分为七级,覆盖学历及不同行业所需的资历,而行业《能力标准说明》则属于能力单元的评价方法。在课程设置阶段,职业院校大多以《能力标准说明》设计培训课程,之后提交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进行课程评审。因此在课程设计之初,香港职业院校为了满足权威机构的专业要求以及审核,已经多少限制了博雅教育的融合。
美国、大陆与台湾的融合虽各有不足,但仍对香港职业院校发展博雅教育提供了借鉴意义。首先,虽然香港职业院校以职业资历架构、行业能力标准为目标,但专业教育和博雅教育之间其实并不相互斥。借鉴台湾,香港的院校可以融合把博雅教育融合专业技能,结合专业特色对学生进行多维能力培养,如在理工科目课程中加入创新思维单元。另一方面,也可借鉴台湾独立设置专门机构负责规划博雅教育发展,推进博雅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管理的规范化,并协调权威机构实现课程改革。
其次在整体课程设计方面,可借鉴美国经验改善香港院校的整体课程结构,探索跨专业的互动和垂直整合,借此提高博雅课程在院校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职业岗位和整体经济社会的需求,将不同学科专业与相关博雅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例如在不同的课程中加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以及相关道德训练。在实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可借鉴大陆方面的经验,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活动。通过文化艺术节、知识竞赛、人文讲座、科技展览等等满足学生的身心灵发展和兴趣需求。亦可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以探索社会实践与学生发展相互结合的有效形式,持续深化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现今变化莫测的时代,香港职业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重新规划课程设置,积极推进专业教育和博雅教育的融合,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身心灵的全面发展,实现“博雅为体,专识为用”的目标。这样即使面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挑战,相信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亦不易被淘汰。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够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带出香港职业教育和博雅教育融合的难处和可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具体的问题和改善建议将在随后文章中再述。
作者贺雪芹、李欣玥是岭南大学硕士学生,陈元通是岭南大学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