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珊|三原则有助更好发挥 区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二(25日)向传媒谈及区议会前途问题,透露政府就地方行政及区议会的检讨改革工作已近尾声,并透露改革后的地区治理架构(区议会)将严守国家安全、爱国者治港、行政主导三大原则。笔者认同区议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可望明显提升社区管治效能,也解决了意识形态干扰民生服务的弊端。
来稿作者:杨莉珊
笔者认同特区政府的改革大方向,特别是三大原则。回看历史,相当一部分区议会在2019年后被反对派劫持,甚至成为反中乱港的平台,引发社会呼吁改革区议会的声音,甚至更有甚者认为应该直接取消区议会。笔者认为区议会做为香港治理架构中的最前线,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但需要透过调整来确保区议会可以更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三大原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区议会的改革势在必行,主要因为过去区议会被选举政治所害,意识形态主导地区行政,让区议会在过去三年陷入泛政治化泥潭,大批乱港分子进入区议会,将其变成宣扬“港独”、煽动颠覆政权、对抗中央、阻挠政府施政的政治平台。这些乱象说明现有的区议会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非政权组织 回归地区咨询原意
区议会是根据《基本法》第97条规定所成立非政权性区域咨询组织,特首李家超透露,其改革必须遵守的三大原则当中,国家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确保宪法及基本法规定的制度,有效及持久落实。这个组织必须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要坚决将反中乱港分子排除在区议会之外,确保地区治理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上,特区有效管治才能有所保证。第三,区议会改革的正确方向应该是回归《基本法》初心定位,落实行政主导体制,特区政府必须抓紧地区治理工作,培养强而有力的地区服务队伍,全面加强地区动员能力,才不会再度出现行政与政治的内耗。
区议会的设计原意是一个地区咨询架构,是特区政府社会治理架构当中的最前线。区议会要同时发挥“耳目”功能与“助手”功能,一方面帮助特区政府掌握最真实的民意,同时协助政府将公共政策落实到社区当中并且做好政策解说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特区政府地区政务的实际操作者,在文化、康乐、环境卫生与居民福利等方面直接服务居民,可谓真真正正“为人民服务”。
过往区议会的产生办法除少数委任议席外,所有区议员主要由选民直选产生。一人一票的选举从政治逻辑上看似最能代表民意,但2019年的区议会选举让社会看到另一个故事,那就是一人一票的选举在特定的社会情绪下,会很容易沦为政治情绪的发泄口,最终让过往三年的区议会形同虚设,甚至在反对派议员大量请辞之前,还沦为政客操弄意识形态的平台。
笔者以为,区议会的主要功能在于服务、咨询而非政治表演。其产生办法应思考如何有利于吸纳更多地区资深和专业人士参与地区事务,有利于发挥辅助特区政府进行基层治理的作用,不应以直选议席多少作为衡量其认受性和代表性的标准。坊间盛传改革后的区议会产生办法既保留选举成份,也加入其他方式,相信更加可以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可以令社区汇集更多智慧。
我们看到完善选举制度后产生的立法会,一改过去政治内耗的风气,议事效能大大提高。因此可以合理期望完善选举制度后的区议会可更集中、全面地探讨和解决地区问题,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切实解决民生难题。
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