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山|完善青训系统成香港足球重要出路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今届世界杯斗得如火如荼,惊喜连连,先后有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三支亚洲足协球队爆大冷杀入淘汰赛,虽已全部止步16强,但仍引起国际关注和赞赏,特别是日本队接连勇挫德国和西班牙这些传统西方劲旅,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在激烈与辉煌的战果背后,我们更应该借此让普罗大众明白,青训对香港足球发展的重要性。

来稿作者:霍启山

青训是香港足球的未来!这绝对不是纸上谈兵。观乎日本队今次第四度打入世界杯16强,实力毋庸置疑,当地的职业足球联赛发展近30年,为亚洲区最高水平的足球赛事,造就日本足球称霸亚洲,个中成功关键是当地足坛拥有完善的青训体系,以确保不断有新血涌现,出现良性竞争,自然可以推高当地赛事水准。若以日本的足球发展,作为我们努力的借镜,香港足运并非没有将来与出路。

香港足球青训欠完善不统一

反观香港足球业界,经常被指青黄不接,归根究柢是香港足球的青训体系欠完善且不统一,目前靠不同球会各有各做,自行安排选拔训练,并没有完善阶梯做好一层一层的对应。

笔者冀盼未来能推动香港青训变成产业化,以及更专业化的管理系统,设立统一兼系统化的训练计划,打造完善的青训体系,包括划一使用相同教材,统一训练内容,以提升本地技术水平。统一管理训练班,亦可更有效率地管理场地使用和分配。此外,也要制定一个运动员选拔及输送系统,让年青而有潜质的基层球员得到提拔,接受更高层级的训练,进而入选各级香港代表队及晋身港超联球队。

其实香港并非没有引人注目的足球新星,例如有“港版C朗”之称的安永佳及港队代表孙铭谦等,他们都是自幼开始接触足球、入队受训及落场参加不同赛事,顺理成章被发掘潜能,接受重点栽培。但千里马须遇上伯乐,并非人人都能拥有这些大好机会。

香港U23比赛及集训照片。(相片由霍启山提供)

成立“香港U23”孕育本地足球青年军

事实上,过去不少球队因为聘请外援,加上急于追求成绩,令本地球员落场机会不大。为了长远培育本地年轻球员,给他们更多落场机会,甚至参加更多高水平赛事,推动香港足球发展,笔者去年以个人名义赞助新成立的港超联球队“香港U23”,以助本地年轻足球员追梦。

笔者认为,香港必须有属于全为本地班底的球队,所以“香港U23”没有外援,反而像一个青训计划,为年仅16至22岁的球员带来梦想,让他们拥有多一个平台去增值,或是展示自己的实力,再被发掘,转投其他港超球队,甚至入选香港代表队。同时,希望他们能够从比赛中成长,吸取实战经验,为未来的足球生涯打下基础。

过去两年间,球队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停赛了很长时间,但笔者见证了各位球员的成长,看见他们变得更主动把握入球机会,特别是早前对战晋峰的球赛更赢得1比0的战果,笔者深感欣慰。

青训代表着一个城市运动的未来,而代表香港参加奥运或亚运时,都是由U23(即22岁或以下)的队员出赛。笔者衷心希望所有球员能享受及把握机会,为港增光,亦盼望足球界能够达到目标一致,打造完善的青训体系,让香港足坛涌现更多耀眼新血,未来向世界杯这个国际舞台迈进。

作者霍启山是香港足球总会副主席、东亚足球协会副会长。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