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全面检视本港牙科服务制度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语有话“牙痛惨过大病”。如果牙齿健康出现问题,不但年青人会顶唔顺,对长者来说更是一大折磨。而香港身为全球最发达城市之一,政府本应可向公众提供全面的牙科保健服务。但讽刺的是,香港即使有全球排名第一的牙医学院、世界一流的牙科医生,香港市民仍然要面对“无牙力”的问题,部份长者更惨成“无牙老苦”,本港牙齿健康问题可谓十分恶劣 。

来稿作者:刘学廉

人手和服务点严重不足

事实上,香港牙科问题在于不论人手和服务点均严重不足,导致市民遇上牙齿问题一直求助无门。

人手方面,本港牙医的确质素高,但问题在于数量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般工业化国家牙医与人口比例为0.5:1000,经合组织(OECD)中至少20个成员国相关执业牙医比例亦超过0.5:1000。但对比香港牙医数量,现时全港仅有2,342名本地注册牙医,即约0.3:1000,人手比例本身已远远落后国际水平。同时,香港每年毕业的牙医只有约50人,数量已相当紧绌,供应往往追不上需求。加上,接近九成的牙医毕业后即投身私营市场,收费自然自由定价,香港病人亦只可肉随砧板上。

另外,牙医人手不足时,公众服务点更少得有点可怜。目前全港有39间政府牙科诊所,但奈何其服务对象只限公务员及合资格人士,提供公众服务的诊所却仅限11间。以九龙为例,全个九龙区有219万市民,却只有观塘及土瓜湾两间牙科街症诊所,黄大仙居民如果有牙科问题只可跨区“睇牙”。

上述例子亦只是冰山一角,18区之中,油尖旺、黄大仙、沙田、湾仔、东区、南区、葵青及深水埗区皆没有牙科街症诊所,反而长洲和大澳却有,究竟卫生署是如何决定牙科街症位置。同时,政府牙科街症诊所服务亦限于止痛和脱牙,根本未有为公众提供全面的牙科健康保障。

短、中、长期措施,多元组合解决牙科问题

笔者认为政府应制定短、中、长期牙科服务政策,完善整个牙科保健服务。短期上可推出全民牙科医疗券,尝试将香港牙科病人分流到私营市场,减低对公营牙科医疗系统的压力。中期则增加本港牙科医学额、及参考上年落实的有限度医生注册条例,设计和落实有限度牙科注册制度,透过培训以至输入人才方式,吸入新血到公营牙科医疗体系,扩大公营牙科医疗服务。长远则落实18区牙科医疗诊所,达致“区区有牙医”。宏观而言,政府必须透过多元组合,真正解决香港牙科医疗问题。

总括而言,笔者期望香港市民不用再做“无牙老苦”,人人有食力,香港才真正配得上拥有牙医学院世界第一的美誉。

作者刘学廉是治港新政成员、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议员工作人员协会理事。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