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教育界推智慧校园:环境、社会、管治数字化转型
时代不同,无论金融、科技甚至教育界等专业领域,现在都跟以前截然不同了。随著世界对社会责任的“环境、社会、管治”(英文简称为ESG)越来越注重,企业及机构均日益重视ESG的发展。笔者服务教育界多年,亦相当认同业界该朝著这个方向迈进。
ESG有助评估企业的整体可持续责任和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对机构的声誉潜在重大影响。
身处互联网与AI时代,数字化转型正可借助科技实现。例如笔者获邀参加“智慧校园”ESG分享会:主题以国际标准的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电子证书为核心,建构无纸化系统协助学校转型,如电子收款等应用。
以签发持续进修(CPD)电子证书为例,机构能核实参与者时数后直接发放电子证书。此举不仅简化流程、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更符合环保(E for Environment)诉求。为强化安全性,可整合“智方便”生物认证(指纹或面容识别)来核实申请者身份;同时,结合香港邮政签发的电子证书(例如用于数码签署和验证),即可确保整个签发过程安全可靠,有效防止资料外泄。
然而,确保证书真实可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流程效率与环保,更在于维护学术诚信与机构声誉。近期假学历事件频传,如有申请者伪造国外大学学位获本地大专院校录取,最终遭起诉。此类事件暴露教育界证书覆核制度的缺陷,犹如无牌行医危及社会信任,建立高效核验机制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未来更可以加强推广电子身份认证的应用:利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安全签发已核实验证的数字化成绩单、奖项和学业证书等,便利香港学生在跨境或跨国申请“资历证明”时,不用再大费周章,也不用担心遗失、补领问题,共创未来无纸化的“智慧校园”。
其次,这技术在社会(S for Social)上的使用层面也很广泛。教育界以外其他专业界别的证书和持续专业培训学分制度,也同样可以使用,例如律师和会计师等行业。再者,使用法人机构识别编码可以提升可认证和可靠性,有助实现改善企业风险管理管治(G for Governance)的目标,采用后所有资料上的虚假和错漏都可以一一清除。
数字身份认证技术是一种用家友善的技术,配合AI时代减少重复工序、节省人力并防伪防错,正是实现“智慧校园”无纸未来的关键一步。
作者邓飞是立法会(选举委员会)议员、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会长、香港公匙基建论坛督导委员会荣誉顾问。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 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 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