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从谢霆锋演唱会看香港“演唱会之都”的竞争力
来稿作者:周厚立
香港确实具备很多条件来发展成为演唱会之都,包括现代化的场馆、高效的交通系统、多元的文化氛围以及强大的观众基础。 这些因素使得香港成为吸引国际和本地艺术家举办大型演唱会的理想地点,发展为演唱会之都。于1983年就建成的红馆见证过香港乐坛的黄金时代,被视为香港流行乐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场地。
谢霆锋《进化 Evolution》演唱会2025,三场演唱会门票一开售迅速售罄,同时亦有很多歌迷买不到票,不停向主办单位及霆锋留言,希望可以加场,英皇娱乐今日宣布重磅加开终极场——4月27日(星期日)加场,无疑是送给粉丝们最好的复活节礼物。从谢霆锋《进化 Evolution》演唱会,可以窥见香港作为“演唱会之都”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香港演唱会市场的独特生态及其背后的文化经济现象。谢霆锋演唱会将持续作为香港文化经济的核心引擎,在怀旧与进化中书写新篇章。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演唱会属文化艺术范畴,作为流行文化,演唱会的受众更广、影响更大、经济效益更高,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及地区知名歌手的演唱会,除了吸引本地观众入场观看外,更吸引邻近地区观众来港,带动旅游业、零售及运输业,推动本地经济形成涟漪效应。
谢霆锋作为影、视、歌、商多栖偶像,演唱会不仅是音乐演出,更是情怀IP的变现,IP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包括演唱会、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的统称。谢霆锋“型格硬汉”形象与创新舞台设计(如结合电影特效)提升差异化竞争力。谢霆锋从叛逆偶像到成熟创作人的“进化”,呼应香港社会的转型叙事。演唱会成为观众寻找身份认同的情感空间,类似许冠杰、郑秀文等“情怀场”屡掀热潮。
谢霆锋演唱会体现香港作为“演唱会之都”的核心竞争力。香港观众对演唱会消费意愿强烈。以谢霆锋为例,三场秒杀后仍能支撑加场,显示本地及大湾区粉丝的高购买力。香港地处亚洲枢纽,免签证政策吸引国际艺人及观众。中西文化交融的基因,使其成为全球巡演必选站。例如,Taylor Swift、BTS等国际巨星均曾以香港为亚洲巡演首站。红磡体育馆、亚洲国际博览馆等场馆以专业度高、设备先进著称。红馆独特的“四面台”设计,拉近歌手与观众距离,成为香港演唱会文化符号。场地审批流程高效,主办方能快速回应市场需求(如谢霆锋迅速加场)。
新加坡、曼谷等城市以税收优惠争夺国际演出项目,澳门凭综合度假村资源打造“演唱会+旅游”套餐,香港需强化内容独特性。部分观众转向线上直播,但谢霆锋演唱会爆满证明线下体验不可替代。香港可借鉴韩国“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如Beyond Live),拓展收入来源。
红磡体育馆、亚洲国际博览馆等场馆以专业度高、设备先进著称。红馆独特的“四面台”设计,拉近歌手与观众距离,成为香港演唱会文化符号。场地审批流程高效,主办方能快速回应市场需求(如谢霆锋迅速加场)。部分观众转向线上直播,但谢霆锋演唱会爆满证明线下体验不可替代。香港可借鉴韩国“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如Beyond Live),拓展收入来源。
红馆档期常年爆满倒逼创新,如陈奕迅曾连开25场创纪录,或转向西九文化区等新场地。启德体育园是香港历来最大型的体育基建,随着其落成启用,香港可举行更多具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大型流行演唱会和体育赛事,朝向“盛事+旅游”的方向进发。特区政府应把握契机,积极与相关行业加强联动,发挥协同效应,利用盛事经济带动零售、餐饮、酒店等消费,促进经济收益。消费畅旺,亦会为库房带来可观的税收进账,改善财赤。
新加坡、曼谷等城市以税收优惠争夺国际演出项目,澳门凭综合度假村资源打造“演唱会+旅游”套餐,香港需强化内容独特性(如粤语文化、怀旧主题)。受到全球竞争加剧、旅游和消费模式转变等影响,香港旅游业需要求变创新,以更贴合市场需求,发掘香港的独特旅游资源以吸引全球旅客,增强香港作为世界级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香港中西文化交融,拥有两文三语的环境,加上独特地理优势,全球超过一半人口可以在5小时内飞抵香港,“办盛事、吸外客”的条件和资格毋庸置疑。政府和业界应充分把握众多盛事带来的机遇,为香港打造“盛事+旅游”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盛事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
谢霆锋《进化 Evolution》演唱会2025,折射出香港娱乐产业的敏捷性与韧性。未来市场需“硬体升级”如启德体育园,启德体育园于2025年3月1日隆重启用,作为占地28公顷的综合型体育园区,不仅拥有可容纳5万观众的主场馆,更配备完善的零售及餐饮配套。除了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及著名乐队Coldplay将举办活动外,未来亦陆陆续续举行各种国际演唱会和体育盛事。
香港演唱会产业正形成独特的文化磁极,红磡体育馆年均超200场的演出,带动周边商圈夜间消费增长35%。这个资料背后,是每场演唱会平均300万港元的直接消费力,以及撬动餐饮、住宿、交通的3倍乘数效应。当国际巨星选择香港作为亚洲巡演节点,带来的不仅是门票收入,更是全球乐迷对城市品牌的深度认知。
文化软实力正在重塑香港经济版图。Clockenflap音乐节吸引半数海外观众,缔造单日万人消费盛况;M+博物馆夜间音乐会开创艺术消费新场景。这种演出加文旅的叠加效应,使过夜旅客人均消费突破8000港元,较普通游客提升42%。演唱会成为城市文化的放大器,让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竞合中占据独特生态位。
面对新加坡重金争夺国际演出的挑战,香港需构建更立体的演艺生态。西九文化区演艺综合馆落成后,将形成从2000人到5万人的多级场馆矩阵。优化电子票务系统、延长夜间交通、打造艺人创作基地等配套措施,可让每场演唱会的经济价值再提升25%。当文化消费与城市空间深度耦合,香港有望成为亚洲现场演唱会的超级枢纽。
作者周厚立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