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促进战略物资多式联运 巩固香港航运枢纽地位
来稿作者:于承忠、袁尚文
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枢纽的优势,一直建基于其完善的物流基建、高效的通关制度及灵活的营商环境。随著全球贸易格局急速变化,香港正积极优化贸易便利措施,以巩固其战略地位。特别是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举措,计划将航空转运货物豁免许可证安排扩展至其他多式联运模式,标志著香港贸易便利化进入新阶段。
上周,运输及物流局提出五大策略性方案以配合行业转型。首先是开拓新兴市场,包括中南美、大洋洲及东盟等地区;其次是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协作,共同开拓新货源;第三是放宽部分货物的出入口许可证要求,促进中转贸易;第四是深化与国际港口和船舶合作;最后是扩大航运及航空网络。这些措施均旨在为香港物流业开辟新机遇。
目前,香港实施全面的战略性物品管制,同时确保先进科技可合法自由流通。现行“特定战略物品航空转运货物豁免许可证方案”(SCRTEX)仅在香港国际机场货物转运区内运作, 准许注册营运商处理附表一战略性物品的空运至空运转运,而无需申请个别许可证。 然而,该计划仅限于空运模式,限制了香港作为全面转运枢纽的潜力。
据香港运输物流学会(CILTHK)物流政策委员会的最新研究显示,香港在全球半导体贸易中扮演关键角色,占全球半导体出口的20%。研究更指出,中国半导体市场年度进口额达3,000至5,000亿美元,出口额更高达5,000至6,000亿美元,反映香港作为战略性贸易枢纽的巨大发展潜力。
其中一位受访者,任职于跨国通讯科技企业的仓储与运输总监强调,扩大转运灵活性的重要性:“目前,我们通过 香港向超过170个国家出口制成品。虽然我们对现行安排感到满意,但联运提单仅适 用于没有本地地址的实体。我们希望转运条例的灵活性可以扩展至空运、海运、铁路 和公路的多式联运。”
与此同时,香港运输物流学会建议推行“认可仓库计划模式”,这一创新方案透过结合先进科技与严谨管理,在便利贸易与安全管控之间取得平衡。该模式要求设施配备24小时闭路电视监控、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及专门处理区域,并辅以区块链技术、实时追踪等创新科技应用,确保战略性物品在各种运输模式中都能安全高效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和韩国的成功经验为香港提供了重要参考。新加坡透过其保税仓库系统有效管理战略性物品,而韩国则依托多式联运网络促进相关贸易。这些案例印证了完善的制度框架对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性。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强调,面对当前挑战,政府将与业界携手同行,协助业界适应市场转型。局方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扩展跨境一锁计划、自由贸易协定中转货物便利计划,以及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等,充分展现政府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决心。
展望未来,香港必须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发挥自由港优势。透过创新科技应用和优化通关措施,香港可进一步强化其作为国际贸易及物流枢纽的地位。在全球贸易环境快速演变的今天,持续创新和优化才能确保香港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保持领先地位。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香港的贸易效率,更能为本地物流业开创新机遇,推动整体经济发展。随著多式联运发展计划的逐步落实,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枢纽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作者于承忠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顾问,袁尚文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及组合课程统筹。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