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曾俊华也是肺癌高危者 港府应大力推动肺癌筛查计划
来稿作者:林芷枫
早已淡出政坛的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近日为某保险公司拍摄宣传片,意外地吸引了不少网民,包括笔者的视线。宣传片中曾俊华罕有剖白,原来自己是有家人患肺癌的高危一族,其有吸烟习惯的父亲,正是48岁壮年之时死于肺癌;曾俊华亦坦言在拍摄影片前,一直未曾接受检查。影片令人反思,香港究竟还有多少这类高危一族,是未曾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肺癌筛查?
根据2022年数据,癌症共夺去14717人的性命,占全港整体死亡人数约四分之一。癌症当中有25.7%都是肺癌个案,可见肺癌已成为香港头号杀手。吸烟者较没吸烟人士患癌风险高20倍,但肺癌并非有吸烟习惯者才会患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与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分析了当地2011至2016年逾12.9万宗肺癌个案,发现女性肺癌病人中约有16%为非吸烟者。影片中肿瘤科权威莫树锦医生亦指出,香港有三成肺癌患者都是非吸烟者。
中文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系的免费筛查服务的负责人员在影片中透露,筛查计划由去年开始,针对“50-75岁、非吸烟者、有家族肺癌病史”接受筛查500人当中,约有3%是筛查后高度怀疑确诊患有肺癌个案。因人体肺脏,除了气管肋膜之外,几乎都没有神经,所以就算长了肺癌也可以没有不适感觉,导致肺癌初期没病征,难以确诊,大多数个案都在晚期才被诊断。肺癌的第一、二期病人尚可用手术切除肿瘤,大减复发率。但第三、四期就只能透过电疗及化疗、使用昂贵的标靶药。故若能及早诊断,不但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也节省大量金钱开支,避免家庭忧虑。
其实目前肺癌已可透过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进行筛检,大幅提高早期发现肺癌的机会,降低死亡风险。LDCT筛检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传统的胸部X光检查,辐射量也只是后者的五分一至七分一,而且能有效检测到尚未引发症状的小型肿瘤,让患者可及时接受治疗。可惜当局虽然已推行了大肠癌筛查,却迟迟未推肺癌筛查。虽然个别私人机构、大学或医疗组织等推行了同类计划,例如影片提及的中文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系免费筛查服务,但毕竟规模有限。
近年政府不断推控烟措施,已成功使吸烟率逐年下降;但戒烟者的健康状况亦需要关心;戒烟服务与肺癌预防息息相关,有欧美专家就建议为已戒烟人士进行肺癌筛查,以推前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太迟发现令肺癌变得致命。若能透过肺癌筛查及早发现,并以手术治理,很大机会能成功根治,避免曾俊华爸爸壮年过身的遗憾。可惜肺癌目前未有如乳癌、大肠癌般纳入筛查计划;港府应为高风险群组(如长期吸烟者)推出类似“大肠癌筛查计划”的资助式肺癌筛查计划。待先导计划成功后,再进一步,针对未曾吸烟,但有家族病史、50-75岁的高危群组推出计划,定期接受筛查。毕竟做LDCT扫描成本,远低于治疗肺癌的药物,长远有助减低香港整体的公共医疗负担。
作者林芷枫于加拿大主修历史,近年回流香港,曾任职教育顾问、慈善组织及公共事务工作。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 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 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