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珊|贸易战无赢家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征关税,具体措施包括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这一举措旨在保护美国本土企业并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然而,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已经表明他们将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2月2日先后回应,称中方对美方此举“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将向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并将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中国政府多番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既不符合双方利益,也不符合世界利益。
除了受影响的国家外,美国国内也有许多企业和经济学家对关税战的效果表示质疑。他们担心这些措施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最终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如果特朗普继续推行这些关税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对美国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这场关税战的发展和结果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华尔街日报》将特朗普的贸易战形容为“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还引用一句老笑话:“成为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成为它的朋友可能是致命的。”《华尔街日报》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战不符合现代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报导指出,特朗普似乎希望美国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将贸易逆差视为威胁,并认为美国不应该从国外进口任何商品。然而,这种完全封闭的经济体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并且不会带给美国民众理想的生活水准。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会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成本增加,并且未必能够有效地刺激本土制造业的发展。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旨在增加政府收入,但实际效果可能有限。根据估算,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的关税大约只能为美国库房提供1100亿美元收入,仅占总税收的2%。相比之下,个人所得税占美国总税收的45%,关税收入显然微不足道。此外,关税政策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并且未必能够有效地刺激本土制造业的发展。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更大的压力,并且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是各司其职,各取所需。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电动车,然后销售到全球,这样的做法符合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按照特朗普的逻辑,加征关税可以振兴美国制造业,但实际上,这样的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以芯片业为例,美国的确有大量芯片生意依赖台湾的代工厂。加征关税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反而会增加美国商家和消费者的成本,削弱美国的科技竞争力。这样的政策不仅无法有效地刺激本土制造业,还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美国一边收了关税的钱,另一边造成通胀飙升、美股暴跌、人民挨饿,实在愚不可及。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只会将价格成本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并且未必能够刺激本土制造业。中国已做好准备,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扩大免签国家数量和提升旅游市场,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在推动经济开放和增强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外国游客的增加和高消费景象反映了中国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同时,通过激发内需潜力,中国能够对冲外贸市场的下行压力,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稳定经济,还能促进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有很高的性价比,即使狂加关税,也难以阻止美国消费者购买。
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中国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国家,正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通过理顺经济结构和增强抵抗力,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压力,同时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应对特朗普的政策。中美之间的最新交锋显示,双方仍有一定的对话和谈判空间。这种对话和合作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