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迈向零排放的可持续交通未来
来稿作者:陈秉友、于承忠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政策以推动可持续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亦不例外,于2024年12月10日公布了《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为香港公共交通系统的绿色转型勾勒出清晰的蓝图,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零排放,为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开创新局。本文将从政策内容、技术实施、业界挑战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探讨这一重要政策的背景、措施及未来发展方向。
香港公共交通的碳排放现状与转型必要性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数据,运输业的碳排放占本地总碳排放量的约20%,其中公共巴士和的士每年的碳排放量超过140万公吨,约占全港碳排放总量的4%。这些数字显示,推动公共交通系统的电动化和低碳化是香港迈向碳中和的重要一步。
香港地球之友对《路线图》的出台表示赞赏,认为此举反映了政府对低碳出行的承诺。该组织指出,公共交通的绿色转型不仅能显著减少碳排放,还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改善空气质量,并促进香港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路线图》的主要政策措施与实施计划
《路线图》以“鼓励为主、循序渐进、避免转嫁成本予乘客”为指导原则,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公共巴士和的士的具体措施。首先,政府将资助专营巴士营办商购置约600辆电动巴士,并为的士业界提供资助以更换约3,000辆电动的士。这些措施的核心在于减轻业界初期转型的经济压力,并在不增加市民负担的前提下推动政策落地。
在巴士方面,政府将为专营巴士公司提供资助,以购置单层及双层电动巴士,分别补贴每辆巴士40万及80万港元,或者提供车辆成本的25%(以较低者为准)。这些资助的条件包括巴士公司需在2027年底前完成订购,并逐步淘汰高排放的柴油巴士。
对于的士业界,政府将优先资助更换老旧的的士,并邀请车龄最高的3,000辆的士的车主参与计划。每辆电动的士的补贴金额为45,000港元,车主需在两个月内确认参与计划,并在六个月内完成购置及12个月内为电动的士领牌。
此外,政府还计划在2027年前新增至少500个高速充电桩,以应对电动车辆数量增加的需求。这些充电设施将优先设置于交通枢纽、巴士站和的士站等地区,并改造现有的加油站以提供高速充电服务。到2030年底,政府还将津贴私营机构安装3,000个供公众使用的高速充电桩,逐步建立一个覆盖全港的充电网络。
业界挑战与政策应对
公共交通系统的绿色转型虽然目标明确,但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电动车辆的成本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电动巴士的价格甚至比柴油巴士高出约50%。尽管政府提供了资助,但对于一些中小型业者而言,转型仍然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此外,充电设施的不足和充电时间的延长也可能对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造成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除了财政资助外,政府还将推动电动车技术及维修的专业培训,确保司机及技术人员能适应新技术的需求。同时,政府亦会与业界密切合作,通过试验项目和政策调整,逐步解决技术瓶颈和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公共交通的电动化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之举,也将对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首先,电动车的普及将大幅减少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素。其次,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促进本地创新科技的进步。
此外,随着电动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供应的增加,电动车的成本有望逐步下降,使其价格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甚至更低。这意味著未来电动车的普及将不再依赖政府资助,而是由市场驱动,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要实现2050年全港公共交通零排放的目标,仍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地球之友建议政府进一步清晰规划全港公共交通工具的转型目标与时间表,并加强充电及加氢设施的建设。同时,政府应提供更多元化的财政支持,包括税务减免、贷款支持及技术研发基金,以鼓励更多业界参与绿色转型。
《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的出台是香港推进公共交通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标志着香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政策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政府的积极推动,更需业界的配合和市民的支持。凭借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香港有望在未来数十年内成为一个低碳、宜居、可持续的智能城市,为全球城市化进程提供示范。
作者陈秉友博士是香港航运物流协会主席,于承忠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客席讲师。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