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支付多元化 助吸引旅客
来稿作者:陈文坪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银联全资子公司银联国际11月6日宣布,其境外发行的银联卡已全面支持绑定支付宝。同时,在中国工商银行支持下,微信支付也已开通支持该服务。也就是说,消费者使用境外发行的银联卡,可绑定外籍人员的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账户,在中国境内的线上线下交易,如衣、食、住、行全场景都可以使用扫码支付。
这是一大好事,实现支付多样化,对海外人士或访客是一大的便捷服务。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更新,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无现金交易在全世界各地逐渐流行。特别是在中国大陆,从城市到乡村,从商家到小贩,从商铺到个体户,都实现了无现金交易。减少了出门忘了带钱包、购物找零钱的麻烦。迈入了消费用扫码,双方都便利的互联网+时代。
在新加坡,支付公司星网电子付款(NETS)和电子钱包服务商Liquid Group 11月7日宣布推出升级版的SGQR+支付系统。换句话说,狮城SGQR+升级后,商家消费者仅需一“码”便可使用多种支付方式。NETS整合了已有的PayLah!、华侨银行数码支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并新加入马来亚银行(Maybank)、dtcpay,以及Maribank,共计18种支付方式。这意味着,商家使用一个SGQR+,就可以接受多达18种不同支付方式,无需为每个平台单独设置QR码,也无需单独和不同的支付平台签约,可说是结算上快速又方便。
新加坡人口592万,这么一个小小国家,各式无现金交易平台多达两位数。可说是百花齐放,消费者也喜欢。如NETS Pay、PayNow、DBS PayLah!、OCBC Pay Anyone、Grab Pay、Apple Pay、Google Pay、 Paypal、Singtel Dash、FavePay、微信(WeChat Pay)、支付宝(Alipay)等等各分得一杯羹。
从这里可以看出,新加坡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如果只允许一两家支付平台的话,那消费者的利益就会被削弱,商家也须付出更高的运营成本。这是监管当局所不愿看到的。各种支付平台精彩纷呈,从中也能窥视,新加坡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人们对新科技产品的接受程度是很高的。
然而,随着无现金交易的快速发展,一些弊端了逐渐浮现。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全面推行无现金交易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烦恼。如网络断线、手机没电、平台互不相容、交易无法通过、年长者对新科技产品应用的障碍等等,都会让消费者有诸多不便之处。无现金交易普及化,也让新一代成长的人,没有了“钱(纸钞)的概念”,以为手机就可以“生出”钱来的观念。
还有,支付平台如果独家经营,“等同”垄断市场,这也会带来弊端,让消费者无从选择,新科技也无法得到及时推广。因此,促进支付多元化、多样化的呼声不时出现。这也是金融监管部门需加进一步关注的一项职责。只有百花齐放,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才是对消费者、商家的有利保障。
微信、支付宝两大支付平台在中国大陆的使用已是普及化。正是如此,许多商家或服务方都减少收取纸币的付款方式;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商铺甚至不喜欢用纸币作交易或找换余额。因而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一些海外访客,到中国后才发现,自己“寸步难行”。如购物遇到了支付障碍、消费也遇上困难,即便到街边买零食、美食、小吃,也是无现金的。这种支付方式给一些海外访客心中留下了一些“不友善”的阴影。
后新冠时代,中国为了吸引海外访客,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让包括新加坡、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泰国、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日本等60多个国家入境免签或过境免签政策。为因应海外访客需求,推行多元化支付是必不可少的,不但可以减少外国访客的不便,也能提高海外访客更好的旅途体验。
在海外,信用卡的使用是很普遍的、也很方便的。一个人拥有多张信用卡是常见的,拥卡率也是很高的。各种信用卡在使用上没有任何阻碍,兼容性也很强。
今年3月,笔者到澳大利亚悉尼旅游,由于已安排租车出游,就没有事先购买出行的地铁卡。出悉尼机场后到地铁站才发现没有地铁卡进闸门。家人说可以尝试用信用卡通关,但是我告诉说没有启动在海外使用的功能。不过,当我用信用卡触屏后,闸门自动开启让我进入。由此可见,信用卡的兼容性与便利化,无须下载什么程序(APP) 也可在异地搭(打)车使用,也无须事先兑换货币,着实方便海外访客。
现在,中方意识到要吸引更多外国访客到访,提供支付多元化是吸引访客前来体验的方式之一。这样一来,访客短期出游,就无须担忧各种支付、兑换钱币问题。中方监管部门如能把海外信用卡也纳入支付平台中,而不只是银联卡;或让更多不同支付平台进入中国服务消费者,那对海外访客的吸引力会是更大、更有效果,那才是最好不过了。
回看新加坡,一码统率18种支付方式,是值得中方监管部门参考的。支持更多支付平台进入市场,服务消费者、商家,让海外访客无须使用微信、支付宝也能在中国境内方便使用,更值得中方监管单位探讨。支付平台多元化,让一码走天下,相互兼容,世界大同!
作者陈文坪是新加坡时事评论人,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时事和经济民生。 文章标题由编辑所拟,原题为“推行支付多元化 兼容国际信用卡”。内容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