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是时候为香港的中学重新引入分流机制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周小稞

11月11日应用科学大学联盟在香港正式成立。这是继3月21日香港都会大学获批成为香港首间应用科学大学、11月1日圣方济各大学获批成为第二所应用科学大学后,特区政府在推进应用科学大学发展及提升职业专才教育地位上所采取的又一新举措。应用科学大学联盟除香港都会大学和圣方济各大学这两家正式成员外,还有东华学院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这两个附属成员。为支持联盟工作,政府还专门拨款一亿港元,帮助联盟开展与不同持份者的合作。

对于特区政府近一段时间多项推进应用科学大学的举措,笔者要大大点赞: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应用科学大学的计划不到半年就将概念转化为现实,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确实令人刮目相看;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应用科学大学”这一概念源自德国的教育体系,现在被英式教育体系的香港引入确实算得上是一项创举,说明特区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职专教育的重要性,而用“应用科学大学”取代“专科学校”的称谓更是提升了职专教育的地位。

大学与需求错配 职专教育日益重要

笔者在三年前就曾经撰文,呼吁特区政府重新思考职专教育在香港的应有地位,因为多而泛的大学教育并没有让学生习得有用的技能,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现象在英美教育体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就听闻很多加拿大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又重回社区学院进修技能,以便找到可以谋生的工作。随著AI技术的突飞猛进,大量为大学生准备的工作会被AI所替代,大学教育与职场需求的错配会越来越严重,这也让职专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庆幸的是,李家超就任特首以来就一直对职专教育予以了充分重视。在2022年其第一份施政报告中就提出多项措施推广职专教育,包括推出更多应用学位课程、提供更多学位资助名额、优化高中应用学习课程等;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又提出成立应用科学大学以及应用科学大学联盟,提升职专教育的学位地位,推进职专教育的联动发展。应该说,特区政府为推广职专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职专教育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职业高中在哪里?

职专教育于香港而言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开设了不少五年制的工业中学和职业先修学校,为很多未能升中的小学毕业生提供多一种教育选择;七十年代,香港先后实施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和小学与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大量未能升读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为七、八十年代建立的八所工业学院所吸纳,并为香港快速崛起的出口加工业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期间,为了解决资助初中学位不足的问题,港英政府推行“升中试”,只有一半小学毕业生有机会升入初中;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港英政府又在资助高中学位不足的情况下,于1981至1987年实施“中三淘汰试”,结果又有近四成的初中毕业生被淘汰出局。

港英政府上世纪于香港中小学实施的“分流”制度,表面上看是因为政府财政资源紧张,没有能力提供足够多的初中学位与高中学位满足学生进一步进修的需要,但实际上则是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源需求。当香港的产业发展还依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或技能密集型阶段时,社会对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就不会那么强烈,对小学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的适当分流恰恰促进了人力资源供应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匹配。不过当政府不再受困于财政资源的约束而香港的经济又从技能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再加上步入中产后的华人家庭强烈的望子成龙观念,“中三淘汰试”分流制度便不再合时宜而成为历史。

三年高中能否不是痛苦的“陪读”?

随著2008年特区政府实施从小学到中学的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全港中学不仅实现了初中与高中的一体化,而且之前存在的文法、工业、职业先修分流课程也逐渐为所谓的“全人教育”课程所替代。此时的中学无论是好的第一组别学校还是差的第三组别学校,都将升读大学作为了唯一的教育目标。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依然骨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符合上大学的要求,也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大学生来做,即便是香港这样发达的经济体。很多因为学业不佳而从小学派位到第三组别学校的学生,尽管在初中阶段努力改进,但大部分也很清楚,即便升入高中,但能通过中学文凭考而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仍是微乎其微。

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三年高中就是痛苦的“陪读”,不仅浪费了政府的教育资源,而且虚度了学生的宝贵光阴。更糟糕的是,这些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并无任何职业技能,以帮助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学生不得不在家庭的帮助下花钱进修一些他们原本可以在高中就能修读的技能课程,以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即便这些课程有时可以得到政府的资助,但无论是政府的资助还是家庭的投入,本来都是可以通过职业高中避免的开销。更重要的是,学生就业年龄推迟了,这对高度老龄化的香港尤为不利。

当前特区政府对职专教育已予以高度重视,并推出系列措施,如果再配以职业高中,那么香港新型的职专教育体系就形成了完备闭环。职业高中让有志于职专教育的学生在免费义务教育体系里打下职专教育基础,并为应用科学大学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源,而应用科学大学又为职业高中优秀毕业生开辟进一步深造的通道。笔者建议教育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分流制度重新引入香港的中学体系,先以三类中学为试点,将部分三类中学改建为职业高中,并通过考试将部分学生分流至职业高中,最终实现将三分之一初中毕业生分流至职业高中的目标。

作者周小稞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