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不只是学费问题:香港大学教育体系亟需全面审视
来稿作者:石磊
特区政府日前(6月20日)公布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公帑资助课程在2025至26学年到2027至28学年的学费水准逐年提高,三个学年平均每年增加5.5%。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香港的公立大学本地生学费27年来首次调整,引发全城热议。政府如此动作的最大理据,是自身财政问题,以及要执行“财政纪律”。政务司司长表示,政府的目标是资助本地大学生学费约82%,而现如今由于本地生学费的长年冻结,资助份额已接近90%,因此会调整,但目标只是将份额降低至82%,因此幅度不会很大。政府还说,对调整大学的本地生学费态度一直十分谨慎。总而言之,意思就是请市民朋友放心,调整不会令市民无法负担。
笔者不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以及类似的决策宣布会否经过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建议。因为这些表态加起来可谓是漏洞百出。试举几例:
1、政府对调整大学的本地生学费态度一直十分谨慎,因此27年没有加过大学学费吗?可是27年都没有动作的大学学费,如今雷厉风行,连公众咨询也未做过,就要马上成为现实,两厢反差巨大。如果说之前27年不调整是十分谨慎,现在的雷厉风行是否意味著政府不再谨慎?如此幅度的政策调整,不经公众咨询,即便合法,是否合乎情理?
2、政府倒也坦诚,承认了财政赤字是推动这项决定的一大原因。可是政府也说了,调整目标只是要将现在资助本地大学生将近90%的学费降低到82%,而且还不是马上能做到,得分三年。那这个调整能节约多少库房?
3.、果说,政府现在的财政赤字问题是广泛的,因此凡是政府有所开支的领域,都要多多少少作出调整,以显示“共克时艰”。那请问公务员工资为何又要涨3%?把公务员工资增加和大学学费增加放在一起看,只会令政府更加难堪。
4、另外,教育局局长也说,希望可提前一年公布加学费,让社会有时间适应;另一边厢,院校或可增加奖学金等协助学生,至于学生资助办事处,则会按日后学费调整,增加学生津贴和贷款。如此语焉不详,更为社会不同意见“添砖加瓦”:增加奖学金、学生津贴和贷款的原则会是什么样,是为了让成绩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大学综合成本不会有大的变化呢?还是说让家庭经济条件低于一定标准的学生,得到这样的待遇?
而扩散讨论,香港各公立大学的高级行政职务和学术教职人员收入是世界第一,这方面历年增长,累计相当惊人。如果说学术教职人员的调整比较复杂,那么我们先聚焦于高级行政职务。近期,香港大学校委会、校长和副校长的风波沸沸扬扬,而意外向人们揭示了一个现实:香港大学现在容许最多9名副校长,但近年来由于领导层内部不同意见,其实2019年以来长期以4名副校长运作。而与此同时,港大历经社会风波,新冠疫情,管治危机,还能在国际高校排名上有不俗表现。这是否意味著如此多“副校长”本就是一种浪费?公立大学副校长的薪金水准不如大学校长透明,但肯定也是极高的,大概率是年薪500万港币以上。少4个副校长的大学还能正常运作且排名上升的话,这4个空缺有必要吗?
推而广之,其他高级行政人员情况如何?在2003年,当时香港政府同样财政赤字严重,需要四处节约开支的时候,当时的立法会资料显示,除校长和副校长外,香港的公立大学内最高授薪行政人员往往是财务长,薪金水准明显超出政府同级机构财务主管水准(香港审计署2003年3月31日档,编号C40CH10)。笔者查不到这篇报告的后续。时至今日,平心而论,在香港公立大学内,行政人员薪水水准明显高于政府同级机构同级职位水准的情况,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笔者不知政府公务员对自己的年年加薪理直气壮,是否至少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此?
笔者认为,即便要调整学费,也应该借此机会,先从结构性调整方向开始思考。香港的本地生大学学费是整齐划一的4.2万港币(全日制入学,现学费,非调整后数字),而若要切实依据“学费收回比例”来调整学费,不能不考虑各个大学专业的授课成本的差别,比如需要专门器具和处所的医学系。
另一方面,香港贫富差距十分明显,而且久已有之。富人家庭第一选择是海外升学,第二选择往往就是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这两所学院完全有空间制定学生家庭收入为基准的,有区分的学费标准。
再者,现在大学的学习是否应鼓励交叉学科学习,让学生更自主自由地基于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和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预期,打破各个课程的隔阂,更加自由地选择跨专业的科目来完成大学学位?比如人工智慧技术已经对几乎所有专业领域,包括历史系、文学系等,都形成了新挑战。不论科目、院校,似乎都需要和这项尖端科技,以及未来可能派生的,更多类型的科技工具去融合,对话,合作。香港的大学是否应前瞻性思考,考虑推广按学分计算学费的方式,修够120学分即可毕业的新体系?
若如此做,学分的定价权可以放到各个院系,更加贴近真实成本水准,而亦令学生得以“丰俭由人”。对于确有兴趣及天分,而家庭财务能力有限,需要津贴、奖金支援学习的学生,也是各个院系更能准确识别,相应的行政流程也可以做到更短。如此,岂非一举多得?
总结而言,香港特区政府此次调整大学学费的决定,虽然出于财政考虑,但政府在制定重大教育政策时,应该更多地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充分的公众咨询。单纯提高学费而不进行全面的教育体系改革,忽视了教育政策制定应有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不仅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可能带来新的社会矛盾。我们应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香港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香港的大学教育,这个香港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仍然星光不减的明珠,方能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作者石磊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