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是必须的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刘仲恒

我们常把儿童比喻为植物的幼苗。诚然,一株幼苗要经历很多才能破土、发芽、开花,而只有开花后才能结果。所以,如果我们不保护儿童,让他们顺利地“破土、发芽、开花”,那就不可能享受到后来结果的美好。

幼苗没有足够能力保护自己,儿童也是一样。由于他们年龄较小而且在能力方面正值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如果受到虐待、伤害或暴力等行为的侵犯,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最可怕的是,虐待对儿童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会像电脑里的档案那样,删除之后再清理资源回收箱就完事得一干二净。事实是,虐待会为儿童带来相当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一般会持续到成年。所以,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幼苗,这株幼苗将来就很难结出好的果子,虐待和摧残所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永久的。

上个月,《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在立法会进行了二读辩论。在历时5个小时的辩论里,发言的议员都表达了保护儿童的重要性,也认同政府提出要强制25类专业人员有法律责任对虐待儿童作出强制举报,绝大多数议员都支持政府提出的修正案。

今年政府的施政报告公众咨询工作已经展开,笔者衷心希望《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事情的关键不难察觉,那就是儿童即使不幸因虐待或疏忽照顾而受到伤害,他们也未必有能力求助或清楚说明事发的经过。如果碰上虐待儿童的“凶手”是那孩子的父母或照顾者,举报个案的可能性就更低了。大家不要忘了,虐待儿童会带来巨大的伤害,不但会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终身的负面影响,严重起来还可能导致孩子死亡。所以,当下这种举报怀疑虐儿个案纯属自愿的情况,其实是不理想的。要求设立强制举报机制,以确保可以及早发现和介入怀疑虐儿个案是非常合理的。

众所周知,虐待会对儿童的身体、情绪、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方面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而根据虐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会对儿童产生短期、长期或甚至终身的影响。曾有研究表示,受虐待的儿童越早接受介入和治理服务,越有可能减轻那虐待所造成的伤害。其实,政府方面早在2021和2022年已把拟议的强制举报机制,咨询社福界、教育界和医疗卫生界,并且获得广泛支持。立法强制举报虐儿既然有民意支持,就应该把这件事彻底做好。

幸运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幸福的家庭里长大。但我们不要忘了,不幸经历虐待的儿童会受到学习困难、因害怕被拒绝而难以与同侪建立联系、恐惧内化而焦虑和忧郁等多种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困扰,他们非常需要保护。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团结香港基金顾问。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