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议员提升水平 政府加强警觉 同为大众利益把关
来稿作者:郑清原
新时代香港下,普遍认为议员的水平应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再配合政府在公众利益议题上加强警觉把关,从而达到良政善治。可是上月财委会,议员被指为赶赴驻港领事酒会,匆匆通过87亿元公务员加薪拨款,为人诟病,而早前讨论《香港氢能发展策略》时,竟无人质疑引入氢能巴士的成本效益,相关巴士公司会否有潜在利益冲突等问题,忘记为市民把关的本份,表现亦令人失望。笔者认为,财赤之下,无论短期的公帑拨款以至关乎民生的环保和交通议题,总之涉及公众利益,议员都应该认真审议,同时政府也要有警觉性,只有两者一起为市民把关,施政才能得到大众认同。
立法会财委会7月初讨论公务员划一加薪3%的拨款申请,当日开会期间立会大楼正举行“与驻港总领事及名誉领事交流”的酒会,讨论时财会主席陈振英指领事们想与多些议员合照后,排队尾发言的民建联陈勇只草草地说了几句话,“我想佢机制再完善啲啫,咁就得喇!”陈振英随即指“我哋投票㗎喇㖞!如果大家想落去影相就……”最终87亿元拨款议案在没有议员示意记名投票下,快速举手通过,众议员随即赴酒会“打卡”。事实上,公务员每加薪1%,涉及额外开支约29亿元,议员实在应该用更多时间认真讨论加薪3%的拨款,但表决场面如此儿戏,著实令人失望。
然而,这似乎不是单一事件,一些更复杂并涉及长远发展和日常民生的重要议题,讨论亦不见得深入,议员也鲜有向官员提出独到意见。最突显议员水平不足的例子,是今年6月环境事务委员会会议有关《香港氢能发展策略》的讨论。会议上,不少议员只提议局方就氢能巴士等运输工具作更多解说及宣传,帮助市民理解氢气的使用及安全,提问流于表面。对于坊间一直有评论质疑以氢能双层巴士作试验的城巴,其母公司汇达交通的大股东汉思能源,只为透过专营巴士公司进军本港氢能市场,建加氢站食氢能产业“头啖汤”才是背后目的,席上没有一人提出疑问。
就当议员对新能源产业不熟悉,但专营巴士是公共运输业务,涉及日常民生及市民利益,并非纯商业运作,政府有重大监管责任确保经营巴士的公司财务稳健、“有心做”,其股权变动怎也应该关注留意。近月不少评论指,汉思能源由原持股汇达不足一成,短短数年间增至占逾70%股份,今年5月变成汇达大股东,间接手握专营巴士牌照的控制权,这种近乎易主方式,若不受任何监管的话,随时令市民利益受损。
笔者认为,政府在这问题上也有责任。早前当局只简单表示,有关汉思能源增持汇达股份,“只是几个股东之间股权更调”,故无需另外审批云云,这是绝对不能接受。因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前年向城巴批出为期十年的新专营权,当中有很多条款要城巴遵守,城巴亦承诺会就巴士安全、乘客服务等继续投放资源,以进一步提升巴士服务质素。现时汉思能源“揸庄”,这间主要经营内地石化产品、综合码头港口及仓储物流服务的公司,与巴士业务风马牛不相及,对于当年获批专营权的承诺是否有能力继续履行,政府一直无明确交代过。最近,汉思能源公布今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其亏损扩大五倍至超过二千万元,情况令人担忧,但当局对此仿佛置若罔闻。
其实根据《公共巴士服务条例》规定,专营巴士公司过半数董事须通常居于香港并积极参与公司督导,现时城巴母企的最高管理层,不见得熟悉香港公共交通或巴士经营情况,亦欠缺公共交通或巴士公司管理的经验,现时可说是由“外行人”主导一间专营巴士公司,这是否不恰当?对于汉思能源亏蚀扩大,日后会否影响车队的质素、以至牵连巴士日常服务运作呢?上述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运输署的确有责任就此进行尽职调查,暸解汉思能源背景,是否可以管理拥有数千名员工的城巴,其财务能力及衍生的潜在风险,都是政府必须知道的。
中联办主任郑雁雄去年在立法会午餐会表示,立法会议员与行政长官及一众官员的“行政立法良性互动”,体现了香港民主制度优势,这说明政府与议员应各尽所能,一起为市民做好把关工作。相信市民与笔者都有同一希望,就是简单如公务员加薪拨款,抑或复杂到像氢能发展及专营巴士公司股权变动的议题,议员们都能深入了解当中利弊,在适当时候“点醒”政府,而官员亦要有足够警觉性,尽其监管责任,共同确保公帑用得其所、民生事业不会“无皇管”。
作者郑清原从事创科行业近10年,关注AI、新能源科技等产业发展。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