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强|深中通道开通“满月” 为港带来新机遇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深中通道日前迎来开通一个月,根据最新统计,车流总量已超过300万车次,通道将深圳和中山之间的通车时间,由以前的两小时大幅缩短至30分钟,节省了大量时间、物流和商务等成本。笔者认为,香港特区现时可利用交通优势,与中山加强合作发展物流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积极吸引内地旅客来港旅游,振兴本地经济。

来稿作者:李镇强

深圳、中山和香港都是大湾区内的主要城市,加上中山物价较低、空间偌大,吸引了大批港人到该地置业,享受退休生活,以致近年往来香港及中山之间的人流变得频繁。但一直以来,香港来往中山需经虎门大桥或南沙大桥,惟大桥经常塞车,交通耗时费神,另一方法则是从港珠澳大桥先经珠海再到中山,但两者都是绕了个大圈,动辄需要两小时以上的交通时间,令一般市民有所却步。但自深中通道开通后,就即时起了分流作用,从深圳出发透过深中通道只需约20分钟即抵达中山,较原本车程缩减超过一半时间,换言之,深中通道填补了没有连线深圳及中山的港珠澳大桥不足,令港人真正感受到大湾区内一小时生活圈的方便体验。

此外,自深中通道开通后,为大湾区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利用深圳湾口岸接驳深中通道,打通深圳、中山,和香港三地,除了便利香港旅客外,也便利港商北上寻找新机遇,全面促进香港与中山及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各方面交流,特别中山以制造业、制作灯饰等闻名全国,而香港作为世界有名的金融中心,相信可与中山加强合作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令中山产业能够透过香港作为“跳板”走出世界。

物流方面,深中通道将有助提升大湾区内的物流效率。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亚洲的国际物流中心,拥有连线世界各地的广泛运输互联网,包括高效执行的香港国际机场、大型集装箱港口、邮轮码头等,而深中通道的建成,将使香港的物流互联网更为完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速度和灵活性,笔者进一步建议,香港应参考现时与东莞共同推展的“海空货物联运”模式,在中山兴建另一个“香港国际机场空港中心”,为大湾区货物提供更无缝、便捷的国际空运互联网,提高跨境航空货物中转的效率,进一步发挥香港的空运中转枢纽功能。

但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在“平、靓、正”的吸引下,加上两地交通越来越方便,港人“北上消费”成为了港人消费新常态,在过去的两个月,每月平均有超过500万港人人次北上消费,值得本港餐饮、零售等服务业界正视和思考。这也提醒了香港的服务业界,要切实注重服务态度,以礼待客,正如特区政府展开的好客之道运动,鼓励大众“做多一步,好客之道”,共同提升香港的服务水平,最重要是积极吸引内地旅客来港旅游,振兴本地经济。

深中通道现时只开通了一个月,对大湾区各城市的好处相信仍会陆续浮现,总体而言,深中通道为珠三角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协同效应,便利了整个大湾区人流、物流及资金流的往来,无论对两地的厂商还是市民大众,都绝对能享受新干道所带来的好处。

作者李镇强是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自由党副主席。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