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科技和冷链对本港物流业界至关重要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于承忠、袁尚文

上周五,笔者参加了由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和香港物资采购与供销学会(IPSHK)举办的关于智慧物流及冷链在大湾区应用的讲座。讲座由香港运输物流学会会长梁启元博士主讲,并邀请了IPSHK主席及副会长列席。嘉宾分享了对现代物流发展的看法,我们对此深感认同,愿在此与各位读者分享。

作者参加了由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和IPSHK举办的关于智慧物流及冷链在大湾区应用的讲座。(相片由作者提供)

首先,特区政府去年底针对航运及港口发展以及现代物流发表了两份“行动纲领”,重点是在高增值、智慧、绿色方向上抓紧大湾区及周边国家的出入口及转口机会,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梁会长指出,香港物流企业需要在资讯科技的应用与培训、大湾区中产对冷链的需求,以及探索政府各项资助基金等方面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其中,梁会长提到的实际案例包括仓库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扩增实境(AR, Augmented Reality)、机器人(Robotics)和无人搬运车(AGV,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这些科技应用是提高仓库操作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通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作业速度并降低错误率,物流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同时,对员工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可以确保他们有效使用这些工具,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此外,梁会长还分享了香港海关“跨境一锁”的应用;由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LSCM)研发的智慧港口管理平台,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 Automatic Storage & Retrieval System)与人工智能如何应用在传统中药的储存和配药中,减少人为错误。人工智能对中药的准确辨识度可高达99%,提升了传统百子柜管理和配药的准确性与效率。

针对冷链的科技应用,梁会长分享了有机场货运站营运商通过不同手段确保需要保温的货物在航班降落香港国际机场后,储存在具有温控功能的装置内,并迅速送到指定储存位置。全程监控温度、湿度等参数变化,这得益于5G、短程无线技术和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的应用。随著大湾区中产阶级对高品质、新鲜食品和医药产品需求的增长,冷链物流成为关键。然而,这也带来了温度控制、货物追踪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挑战。物流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这些高标准要求。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需找到人与科技和谐共生的方式。这意味著在利用科技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和适应,确保技术进步不会取代人的作用,而是增强人的能力。最近有大学及专业学会开办了有关物流科技与冷链管理的专业文凭,相信可为有兴趣探索这领域的培训课程的从业员带来选择。

香港物流行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积极拥抱科技、加强培训和应用,物流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

作者于承忠博士、袁尚文博士分别是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的客席讲师、高级讲师及课程统筹。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