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熙|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势头好 香港发挥关键角色
近年政府积极推动大湾区居民融合,上月医务卫生局宣布“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扩大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直接惠及近10万名长期生活在大湾区的长者,可于今年第三季起透过长者医疗劵到大湾区指定医疗机构享用基层医疗服务。
来稿作者:梁熙
鼓励港人到大湾区九市居住 倡福利可携
随著香港人口转趋老龄化,优化医疗安老政策乃特区施政重点之一。在社福方面,社署早于2013年推出“福建计划”鼓励长者到大湾区颐养,及后加推“广东计划”、放宽更多居粤长者领取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这些措施的主轴是透过“福利可携”概念,为长者安老提供更多优质安老选择,达至多方共赢效果。
目前长期在大湾区就学、工作、生活的居粤港人数目已达60万,他们对医疗服务也有庞大需求。考虑到他们在医疗部分的需要,医务卫生局于2021年推出《港澳药械通》机制,大原则是便利在大湾区工作及生活的香港人于当地就医,继续享受高品质“港式医疗”服务,目前药械通覆盖19家医院、28种药品及28种医疗仪器,多为临床急需、救治类用品,短短数年已让近5000名患者受惠,证明机制成熟,值得继续发展。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政策措施、以至大湾区长者医疗劵的推出外,特区政府仍有相当条件为更多居粤港人提供“福利可携”的惠民措施,例如考虑下一阶段把大湾区长者医疗劵的应用项目扩展至疫苗品项,便可减轻目前不少居粤港人因接种预防性疫苗而舟车劳顿,甚至因身体不宜远行返港的困难处境,利用医疗劵及大湾区内的指定医疗单位进行接种,保障他们的健康。
香港医疗仍具优势 为大湾区打开世界大门
香港具有中西荟萃的文化背景,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亦是国际药研企业亚洲区的首选投资地,我们理应发挥好这些优势,一方面作为“超级联系人”,继续透过《港澳药械通》等不同机制,把国际间具有临床优势的药物、疫苗、器械等引进大湾区内,以让大湾区医疗相关单位持续掌握最新技术以至提升医疗水平;另一方面则作为“领头羊”角色,把国内医疗药企的好服务、好产品,推销至世界各地,促进他们与国际企业、创投基金的沟通合作,打造更多商机,在国际舞台占有更高席位。
正如上月初举行的两会,不少代表呈交与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相关的提案和建议,并在会议期间积极交流,希望在未来五至十年间把大湾区打造成一个具尖端医疗水平建设的经济特区及宜居城市。笔者期望透过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医疗交流,最终能让大湾区居民能够享有更好的医疗福利,使人民得益。
作者梁熙是立法会议员(香港岛东)和民建联卫生事务发言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