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珠|大湾区医疗融合 “港版”疫苗可予先行先试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自从新冠疫情缓和、口罩令、旅游限制等防疫措施全面放宽,愈来愈多香港市民涌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旅游观光、有些甚至考虑定居当地生活、工作、养老,充份展现“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所带来的新时代、新趋势。

来稿作者:蒋秀珠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53万香港市民长期生活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当中17.5万为未成年儿童,另外亦有近9万名65岁以上长者老人。他们除了衣食住行外,对医疗服务亦有一定需求。去年内地调查机构“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曾发起《在粤居住港澳人群疫苗接种需求调查》,在受访的314家庭中,99%成人表示对疫苗有需求,虽然他们偏好“港版疫苗”,但71.6%受访者认为返回香港接种成人疫苗并不便利,另外亦对陪同子女往返两地频繁接种儿童疫苗感到不便。

事实上,目前大湾区内地与香港已上市的疫苗在疫苗种类、接种年龄及接种程序等方面的确存在差异。相较香港已上市81种疫苗,内地大湾区九市目前已上市的疫苗只有44种,种类上香港有明显优势。而当中以香港常用的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小儿麻痹及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的五合一疫苗为例,目前内地一般只提供预防白喉、破伤风及百日咳的三合一疫苗,其余2种疾病则需额外接种预防。因此站在居粤港人角度,挑选种类较多、接种程序较方便的“港版疫苗”,实乃无可厚非。

但纵使居粤港人对“港版疫苗”有著一定需求,但受制于现行法规,目前香港疫苗产品“北上”输入仍然困难重重,始导致居粤港人需要舟居劳顿往返香港接种疫苗,而对于行动不便、身体状况较差的长者,更是困难重重,造成生活不便之余,还潜在一定健康风险,尤其今年冬季正值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间,往返两地的旅客数目庞大,对公共卫生监控预防带来更大挑战。故此若长远能让居粤港人在大湾区内认可医疗机构接种“港版疫苗”,将是与民便利的明智之举。

在新冠疫情期间,香港药学服务基金曾响应政府“为广东和福建有紧急药物需要港人送递处方药物特别计划”为部分居粤港人提供药物送递服务,透过与不同单位合作以及物流配送配合,成功为近3万人次服务,累积相当经验,引证措施成熟可推,为发展跨境医疗、为有需要的香港市民提供适切医疗服务迈进一步。

其实早在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便和港澳政府合作推出“港澳药械通”机制,容许尚未在内地注册的药品和器械经审批后在大湾区指定医疗机构供港澳市民使用,目前已批准的27款药品多以癌症、罕见疾病等重症药物为主,涵盖大湾区19家指定医疗机构。在这些良好基础下,扩充“港澳药械通”适用药械范围,允许本港注册疫苗输入大湾区实属可行之举,政府应就此主动与内地医疗机关磋商协调,让居粤港人在指定医疗机构接种“港版疫苗”,长远落实两地疫苗互认互通,保障居粤港人健康福祉。

作者蒋秀珠是香港药学服务基金主席。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